“聖上,左右仆射到了,在門外等候。”
“宣。”
“諾。”
“臣拜見陛下。”
“微臣參見陛下。”
“兩位愛卿免禮,這是李大郎送來的書信,你們都看看。
無忌,你將事情再與兩位卿家闡述一遍,三位愛卿先商議一番,朕去去就來。”
“遵旨。”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當朝最聰明的三個人,湊在一塊,竊竊私語。
當李世民又再次回到書房的時候,三個重臣已經結束了對話。
穩穩的坐定之後,李世民這才開口詢問;
“事情就是這樣了,三位愛卿有何建議,不妨說來聽聽。”
杜如晦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啟稟陛下,倘若兩種災情同時出現,天下必定要有不同程度的亂局,周邊那些狼子野心的異族,一定會蠢蠢欲動,
臣以為
其一,未雨綢繆,料敵先機。調動熟練軍事的大將,鎮守邊關,
其二,提前準備,以防萬一。
可加強十六衛兵馬的操練,加派精兵駐防邊關,還要儲備軍糧。
三,分化草原各大勢力,遠交近攻,合縱連橫。
最好是挑選出合適的部落首領,封他為新的可汗。
如此,便能引起周邊部落的嫉妒與不滿,叫他們先窩裡鬥,內耗一番,
就算他們不鬥也能牽扯一部分兵力部署,這樣以來,咱們的壓力也會小上許多。”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聽了這番話,都在心裡佩服不已,
不愧是曾經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首,頃刻之間,就果斷如此,
上中下三路同時進行,攻守兼備,又統籌兼顧,善斷之名,果然非虛。
李世民終於露出了笑臉,
“善。”
方才三位愛卿未到之時,朕已經下了詔書,調杜愛卿入兵部,總理要務。
就按照方才愛卿所說進行,愛卿可便宜行事,不得懈怠。”
“臣,遵旨!”
李世民扭頭看著房玄齡,微笑問道;
“房愛卿,這邊關兵事,杜愛卿已經有了提議,房愛卿可有彆的補充,儘管說來。”
“是,有關於兵事,杜仆射已經說的差不多了,臣就說說咱們裡頭的這些事情,
臣以為,兵事固然重要,朝廷內務,也不可忽視,這新朝初立,根基未穩,五姓七望這些世家門閥,尾大不掉,
前朝的功勳大戶,還有不少,此兩種存在,都在虎視眈眈,且又在朝廷內府之地,
萬一兩種災情出現,引起一定的慌亂,這兩個派係,必定要有些行動。
就算不能引起大患,也會給朝廷帶來巨大的損傷。
萬萬不可忽略,應當趁早防備,以免應對不及時,而造成後患無窮。
臣看李大郎的想法,是想要把世家門閥,和功勳貴族的那些大戶,拉到一起,
售賣五糧液美酒,此事正好符合眼下的局勢,也能趁機將他們的銀錢掏空,掏的越多越好,
如此這般,
其一,他們的精力,都放在了買賣上,無暇他顧。
其二,大量的銀錢絹帛,被抽走掏空,他們即便是有心想要鬨騰,恐怕也是寸步難進。
其三,收獲大量的銀錢以後,朝廷不可放任李大郎一人獨大,要收走一大部分,這邊能充實朝廷國庫,那邊又能加強兵事。
是以,臣以為,這李大郎要坑害世家大戶的事上,
朝廷必須大力支持,儘量更多的便利之處,
好叫李大郎收到最大的收獲,也算是釜底抽薪之計也。”
李世民的笑容又多了一些,對房玄齡的提議,大是讚同,
也對房玄齡三人,商量出來的計謀感動不已。
坑了世家大戶之後,這三人還能想到,朝廷要儘量收走大量銀錢。
而不是他們這些有份子的人,私下裡分了利頭,當真是難能可貴。
倘若換一批官員出來,如果牽扯自家的利益,又有自己的份子在裡頭,可就不會如此大方了。
李世民忍不住喝彩起來;
“妙哉!”
房愛卿不愧是善謀之臣,這一拳頭下去,朕也就不再怕他們,趁機挑事了,
也罷,既然這釜底抽薪之計,是愛卿說出來的,那此事,就交由房愛卿一手處置,
個中情況需要當機立斷,不可拖拖拉拉,更不能走漏任何風聲。”
“遵旨,”
“陛下放心,臣一定小心行事,不會打草驚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