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木阪之與你們同行!
欣美,一個活了三十多年的笨蛋。
她早已記不清自己的爸媽長得什麼樣子了。準確的說,從她能夠記住一些事情的時候開始,她就再也沒見過爸媽的樣子。
欣美總覺得自己這種設定一定可以把人生活得很精彩。因為,老天給了她一個並不平常的開始。但她不知道的是,這居然是她並不漫長的一生中唯二的一次不平常,而另一次,是在她人生終結的時候。
普通,欣美的一切都太普通了。普通的身高,普通的身材,普通的樣貌,普通的家境,普通的性格。她曾經想過要不要努力讓自己不普通一點,但是普通的性格阻止了她,因為普通,大部分時候意味著沒有改變的勇氣。或者說,在普通的眼裡,刻意去不普通……太“作”了。
她的經曆更是如此。上了一個普通的學校,交到了一群同樣普通的朋友,也和普通的同學一樣暗戀過一個不普通的人。當然,她也普通的“早戀”過,普通的,把自己交給過對方。然後,普通的分手。
人都是有所缺失的,或者說能有所缺失的才算是人。
而懵懂的欣美經曆了所有“普通”的事之後,自然就變得不普通了起來。
她開始變得喜歡思考。思考,就是不普通的開始。
她和所有普通的女孩子一樣,問過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男人”那個問題,為什麼要離開我?
男人回複她你不懂我。
並沒有什麼“正宮”“小三”的狗血橋段,兩個人誰也不是什麼“渣男”“渣女”。他們之間感情的終結簡單的就如字麵上的意思一樣,你不懂我。
欣美撇撇嘴,你不也是一樣不懂我麼?小脾氣還是要宣泄一下的。
請原諒,十幾歲的他和她,誰能懂得了誰呀?
沒有什麼撕心裂肺的“自我墮落”,也沒有什麼孤芳自賞的“終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更沒有什麼主觀武斷的“男人都是大豬蹄子”。
欣美隻是開始踏踏實實的思考起究竟怎麼樣才算是能懂一個人?
她開始對“人”這種生物感興趣了。她讀書,學習,觀察各種各樣的人物。主觀臆斷的推敲他們行為背後的內心思想,性格特征,然後再把它推翻。畢竟,她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真正的正確答案。
然後,她的表演天賦,就覺醒了。
她的第一個表演師傅第一眼見到她時,送了她八個字的評語平靜似水,人淡如菊。然後語重心長的對她說。
“孩子!你這是要無為而為,不爭而爭嗎?”欣美不懂。
其實欣美的師傅想多了,她的這些表現並不是她真的有多麼高的境界。而是她把一切都看的太“清楚”了而已,清楚的……就像一個局外人一樣。
每當對於一些事物求而不得的時候,欣美就會告訴自己“是我不配”,我不想要,然後就退到一邊,開始從局外人的角度觀察事物整體的始末,然後從中尋找自己不配的理由來。因為隻有這樣,心才不會痛。
所以欣美的思想,欣美的性格,一切的一切,都隻是保護自己那顆脆弱內心的一種手段而已。
漸漸地,心美的表演水平被更專業的人士肯定了,她開始越來越不普通了。
優異的成績從專業院校畢業。然後,被普通的現實教育了。
電視台,經紀公司,話劇團,劇組,一個一個投放簡曆,然後一個一個被一腳踢開。
原因很簡單,她沒有市場。或者說,她選錯行了。
有句老話說得好“老天爺賞不賞這碗飯全看命”。欣美命挺好的,很早就找到了老天爺“賞”給自己的那碗飯,見過她的師傅和教授都認為她是天生適合表演專業的天才,尤其是內心對於角色的感受和領悟能力方麵,總會讓人眼前一亮。
但是最大的玩笑就是,老天爺“賞”她的飯……隻給了半碗。
而市場,要的是另外那一半。
她沒有那種一看就應該存在在熒幕上的一張臉。
在市場的眼中,和不普通的外在加上普通的內在相比,普通的外在加上不普通的內在實在太平庸了,平庸的讓人毫無興趣。外在奪目的人,普通的內在性格更讓人有種“平易近人”的感覺謫仙似的人兒和我們有同樣的想法,這可真是我輩榮幸!而那些外在平常的人呢?誰管她,還敢有不同的內在?異端,假清高,一看這人平時就是個膈應的。
這個活在彆人眼前的職業最大的現實就是,在那些觀眾的眼中,整個世界都是有主次之分的。這並不怨他們,因為這是人類認知世界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了。再多的事情……與我何乾?
不普通的欣美被“教育”了一頓,讓她知道自己原來還是“普通的”。
市場經濟嘛……可以理解。她又開始她的“局外人”思維了。
可總還是要生活的嘛,自己隻會這些,還得從裡麵想辦法。
有一些不知名的導演和製片人向她提出過非分的要求,當時欣美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您這是拿我開涮呢?還是吃多了油大的想換換口?
她自己都不覺得自己有那樣的本錢。
工作一事無成的欣美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身邊好像沒有什麼朋友了。
其實也正常,之前的欣美,性格確實像一潭清水一樣。和她接觸的人都會有一種十分舒服的感覺,然而水,是最容易沒有自我的。
後來,學了“表演”這一技之長,步入了社會,經過了現實的洗禮之後,她的水,變成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