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龜大陸!
阿狸見將夜聽得入味,便繼續說道“這心學走的是簡約的路子,明心見xg便可頓悟。不過他一輩子說了很多,倒是把心學說的複雜了。
照我看來,他這一輩子,說的做的,也不過是在用他的法子解釋《大學》中的十二字教而已。”
“大學?十二字教?”將夜不知所以。
“大學開宗明義的說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十二字教也就是指這十二個字而已。
大學之道,是大人之學問,所謂大人就是能夠不自限宇宙的真人,達到天地萬物一體的境界。
而在明明德,就是明心見xg,不因為自身的私yu而自限宇宙,通過消除私yu的蒙蔽,讓心xg恢複天地一體的本來麵目。
在親民,意思就是說,已經明心見xg,“立其大”之後,在慢慢擴充這個本心,擴充本心的過程,就是運用萬物一體的境界的過程,讓君臣父子父親,乃至山川神鬼鳥獸草木都不將他限隔在自己宇宙之外,不斷親近他們,最後達到自身一體之仁。那個時候,這真實宇宙就和心中宇宙合二為一,並無分彆。
至於至於至善麼?就是至於儒者最為本初的中庸之心,心學之中,能夠保留這點儒門原汁原味的道統,是我喜歡它的原因。所謂中庸之心,就是不偏不倚,讓智者不亂用智慧,而愚者努力學習求知,最後實現大同。
至善之道,莫過於知止而得中。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天道和聖道都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天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知道適可而止,並且保留在恰到好處的中道上,是一件美妙而神奇的事情。
行使中庸之道,進行祭祀萬物,能夠達到天下大同的王者之鏡。
所以,這心學最後的目的還是達到王道,荀機這家夥無論從立言上,還是事功上都完全達到了王道的境界,他是一名真正的儒者。”
將夜剛剛在大胖子書靈千鐘粟的幫助下,體會到了“祭祀萬物”的美妙之處,完全能夠理解“王道”境界是什麼樣子。因此,對於能夠從立言和事功都達到王者境的荀機大爺,將夜是真正佩服。
隨後,阿狸隨意給他將了一些關於心學中良知和致良知的學問。
大概的意思是,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明德,而致良知是親民,能夠親民,就已經是知行合一。
心學在阿狸口中講得極其簡略,將夜也喜歡心學的簡略之處,這非常符合將夜的懶人口味。
他甚至覺得,心學就是懶人之道。不就是立懶人本心,然後吃吃飯,睡睡覺,用什麼中庸之氣,浩然之氣什麼的擴充這個本xg,做的好事,助人為樂什麼的,自然就做到親民,然後心中宇宙無限擴大,就和現實宇宙合二為一,真正做到了大人之學。
這樣,怎麼說都隻是懶人的道理。
至於無法立懶人的本心,那是自己的心胸不夠開闊的原因,至於無法讓心中宇宙和現實宇宙合二為一,那是沒有霸氣實現王道的原因。
心胸和霸氣麼?懶人都有。
最後,阿狸又強調一次,說道“真正的儒學,其實就是禮學,禮學是王道之學。後世儒者所說的什麼內聖外王什麼的,不過是他們創了一種新學問,卻要姐孔聖的儒門之名說出來,以示正統而已。
聖道不是普通人能夠追求得了得,對於實現天下大同的王道之治根本沒有什麼好處。所以,中庸之道才是最為原滋原味的儒道,儒者不追求天道,隻追求人道,治理天下蒼生,達到人道的極致。所以,立天下之極就是聖人的境界,而不是荀機所追求的那種天地萬物一體的境界。
那是天道之中聖道的境界,而不是聖人的境界。人和道是不一樣的,聖人聖人,那也還是人。追求天道的人,突破極限,那就不是人了。”
這下,將夜是徹底懂了,感覺儒學不再陌生,反而極其容易掌握。
當然,最後將夜還是回歸他學習心學最初的“本心”學習心之分身上來,求著阿狸教他心之分身的凝練方法。
阿狸收了將夜的供奉,自然是傾囊相售,毫無保留。
“你說,人是用心思考,還是用腦袋思考?”阿狸先問了一個看似無關的問題。
將夜拍了拍腦袋,懶懶的說道“自然是用腦袋來思考,心隻不過是全身的能量之源。”
阿狸微笑道“那你說,這心學所說的心是什麼?”
將夜迷茫了,還真不知道這心是指什麼。
“傻孩子,心隻不過是人將外物的影像攝入jg神後產生的模型而已。你將這本書的影子攝入你的jg神,這本書就出現在你心中,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