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當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壓時,那麼,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謀生的道路。隻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厭惡統治者。因此,有道的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所以要舍棄後者(自見、自貴)而保持前者(自知、自愛)。
懶人心經的解釋是勤快的機靈人常有,而真正的懶人不常有,懶人救亂而勤快人生亂,救亂不足而生亂有餘,為之奈何?
山雲看到這段,不由譏諷道“你哪位嶽父大人不就是這樣一位勤快的機靈人麼?都無所不用其極了。但是,對天下人來說,隻知道添亂而不知道救亂。”
將夜也頗為無奈,隻能感歎,人若無恥,天下無敵。
意念翻動懶人心經,進入下一章,懶人心經第七十三章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應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意思是勇於堅強就會死,勇於柔弱就可以活,這兩種勇的結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這利與害,誰知道是什麼緣故?有道的聖人也難以解說明白。自然的規律是,不鬥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語而善於應承;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坦然而善於安排籌劃。自然的範圍,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並不漏失。
懶人心經的解釋是因果之前,懶人懶得執著,使命之下,懶人懶得爭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此而已。
這一章卻是給了將夜無以倫比的信念之力,讓他看清楚了所有事情的前因後果,也明白這十幾年來的因緣際會,許多事情都無法避免,不過既然最初,自己已經選擇了這條路,就好像農夫在田裡最初播下了什麼種子,就會收獲什麼果實。
孤獨城坐擁天下覬覦的財富,卻沒有能力去保護,自然會引來種種危難,說來,就是天空之城不取,其他勢力也會想方設法來取,因此,這場禍患始終是難免的。好在,將夜已經做好了功成身退的準備,這才在覆巢之下,保存了墨門這顆完卵。
天下之間,要成大事,哪裡能不流血,沒有犧牲?上天不會那麼便宜,讓人事事如意。
想清楚了這些,將夜心中也舒坦了許多,即使現在就死去,他也明白自己為何而死。
接著,他看到了懶人心經的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者矣。
意思是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麼用死來嚇唬他們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懼死亡的話,對於為非作歹的人,我們就把他抓來殺掉。誰還敢為非作歹?經常有專管殺人的人去執行殺人的任務,代替專管殺人的人去殺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頭,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頭的人,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指頭的。
懶人心經解釋道懶人殺人,替天行道而已。非懶人殺之,實天殺之。然,殺人易自傷,故懶人戒殺人,萬不得已而為之,悲哀視之,恬淡而止。
將夜感受到,這一章簡直就是為刺客書寫信條。真正的刺客,定然要秉承替天行道的信念才行,而且要適可而止,不然殺人者易被殺,刺人者也易受刺而死。想想看,善遊者溺,多少刺客,雖然遊走於黑暗中,但不能適可而止,最終死於黑暗之中,無人知曉。
因此,將夜的刺殺,他要讓天下人都知曉,他是秉承仇恨而來,而不是濫殺無辜。
山雲皺著眉頭說道“將夜,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如經文所言,該死的人,天自然會讓他們死,而如果你代替天去殺他們,你自己也很容易傷到手”
將夜無奈道“事實無雙全,現在是沒有辦法”
山雲點點頭,他明白,有些事情,男人不得不去做。
將夜用神念翻開下一章,見到懶人心經第七十五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意思是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正麵的話好像在反說一樣。
懶人心經解釋道受國之垢,受國不祥,當仁不讓,義不容辭,懶得多想,懶人舍我其誰。
讀此章之後,將夜的y力陽力一陣變化,體驗到了地階後期的實力,然後冥然不語,心中不斷拒絕著這四句話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天下之擔一肩挑,舍我其誰。
將夜謝絕了水島的心意,拒絕了幽冥的合作,每天下來,除了乾活之外,就搗騰著沙漏中的沙子這讓暗中監視他的人都摸不到頭腦。
將夜所做的,其實很簡單,不過是將之前囚禁的那群來自幽鬼地獄的豬玀裝進沙子之中,通過輪回沙漏炮製一陣。
所有人都在靜靜的關注將夜,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要乾什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眼下的平靜隻是暫時的,早晚要被打破。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