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龍吟花間!
顧流芳一直以為光善寺是個平平無奇,隱在市井中的小寺廟,卻不想是個皇家寺院。
當年宣高祖帶兵駐守大興,卻不料被蠻夷夜襲,火燒十三座營地,迫於無奈,高祖隻得帶著六名親信連夜出逃。
蠻夷窮追不舍,親信也相繼中了埋伏。
高祖精疲力儘,倒在一座名曰光善寺的寺廟前。
恰好此時,寺廟打開寺門,方丈手執一把散發著金光的長劍,對高祖道“汝乃天命所歸,抗遼伐夷,功在千秋,今老衲奉天帝之命,特將軒轅劍奉上,祝汝統一中原,結束蒼生之苦。”
高祖原以為是臨死前的夢境,卻不想軒轅劍放入他手中時,他突覺體內一股熱浪襲擊四肢百骸,身體所受之傷皆無痛楚,虛弱之態也皆被驅散。
他站起身,鐵甲在劍光的籠罩下更顯肅殺之意。
也是那一日起,他手執軒轅劍,僅僅用了十年時間,收複祖國大好河山,統一中原內外。
高祖將都城遷至大興,改大興為長安,取其“長治久安”之意。
遷都之後,高祖立刻派人去尋當年的方丈時,隻得到使臣帶來的一封信。
信中方丈道“我泄露天機,命不久矣,還望聖山明德慎罰,惟刑之恤,方得江山長久。”
高祖看後,淚流滿麵,深感方丈之恩,隨後下旨將軒轅劍重歸光善寺,加封方丈為護國法師,光善寺為皇家寺院,終身得享皇家俸祿。
隻可惜後來,光善寺經過幾代皇帝更替,雖在風雨中屹立不倒,但終究因麵積不大,日漸殘舊,不被喜好奢華的皇家所喜,漸漸拋之腦後,任由發展。
直至五年前,皇帝三子,名喚李湛,被封為秦王,府邸建在常樂坊,皇帝便把光善寺一並賜給了秦王。
秦王倒是個虔誠信徒,每逢月圓之日便會來光善寺上香,有時還會與了無方丈談論佛理。
李湛覺得光善寺本就建於民間,便不再獨享,將光善寺開放,準許民間信徒參拜。
至此,落寂了將近三百餘年的光善寺,又重新恢複生機。
“聽說,是你救了萱兒?”
過了許久,妙音殿的三柱清香已經燒完一半,坐在圈椅裡的少年方端起手邊矮磯上的青瓷雲紋蓋碗,用茶蓋撥弄著浮在碧綠茶水上的茶葉沫子,稍抿了一口,方道。
那少年穿著一襲深紫錦袍,聲音與他麵容一樣,清冷,疏離,不帶一絲情緒。
顧流芳站在大悟身邊,見眾人皆眼觀鼻,鼻觀心,緘默無言,不由好奇問他“大師,這人是誰啊,上來就一副所有人欠了他錢的樣子。”
大悟聽了這話,連忙要顧流芳噓聲,話還沒說出口,就感覺得那少年的目光,如一柄銳利的光劍,朝這邊掃來。
“我叫李湛。”少年看向顧流芳,道“如今光善寺連年虧損,的確欠了我不少錢。”
顧流芳呼吸一滯,感覺喉嚨裡有什麼東西卡住一樣,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
她迅速看了一眼那個麵若冠玉的少年,在心裡翻了個大白眼。
這是什麼耳朵,我聲音這麼小都聽得到。
真是怪哉。
顧流芳見陸亭冰麵對那個少年的問話無動於衷,悄悄用手掐了掐陸亭冰腰間的肉,大哥,該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