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聽了,覺得陸承熙說得很有道理。
不過他拍著陸承熙的肩膀道“你也是我兄弟,不要跟我如此見外。隻是外麵的人也要提拔,不如也提拔他們起來,以後也好製衡其他官員。”
陸承熙笑著道“殿下說的我都明白。”
他還是那樣誠實,笑起來有點憨憨的,眼神卻格外清澈。
太子心裡忍不住歎氣,說道“可你都不喚我哥哥了。”
陸承熙赧然道“太子哥哥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我也即將成家,我們都不是少年了,總那樣喊顯得孩子氣。”
太子聞言,心裡的失落一掃而空,高興道“原來是這樣,我們承熙果然長大了。”
陸承熙出宮的時候想,太子已經在考慮平衡朝堂的勢力了,這是一個新的。
還有另外一個,太子有孩子了,以後也會為他的孩子考慮。
這樣三代下來,陸家和皇家的交情,其實也就淡了。感情淡了,信任就會出現危機,很多世家大族往往就是從信任危機開始崩塌的。
於是他鄭重地想了想,決定成親以後還是提出外放好了。
這樣等過幾年父親退下來,他再回京頂上,陸家的勢力交錯,也不會顯得很龐大。
再過幾年,他找個機會也退下來,保陸家平平安安便好。
陸承熙回去以後,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陸雲鴻。
陸雲鴻看著兒子慎重的麵孔,笑了笑道“你這個想法很好,證明你已經長大了。太子可以獨當一麵了,皇上自然會考慮放權。皇上放權,沒有道理臣子不放,到時候就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
“太子想要提拔鄭家的人,這並不奇怪,那兩個孩子本就是他提拔起來的。但是有一點你要記住,你永遠不是孤單的,雖然我和你娘沒有給你多生幾個兄弟,但是你的表兄弟們多,朝堂上還是有人和你共進退。但這份人情,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
“陸家榮耀百年,該退就退,該隱就隱。記住一句話,永遠不要自視過高,天下人才輩出,一旦皇權有變,就不要再談及過往的榮耀,那樣不是彰顯陸家家世的顯赫,而是陸家招人嫉恨的原因。”
陸承熙點了點頭,表示他知道了。
對於兒子,陸雲鴻是不怎麼擔心的,因為他知道兒子的性格多少有點像妻子,審時度勢,並不戀權。
也正因為如此,他從未想過替兒子謀劃什麼,因為他知道遲早有一天,他們陸家是要離開京城的。
而無錫的書院和大宅,就是他們預留的最好退路。
……
正興十五年春闈的考官是裴善,他幾乎是連著出任考官,也一直深得皇上和百官的信任。
正因為如此,鄭長文和劉長武雖然忐忑,卻並不怎麼擔心。
因為裴善做考官,他們無論上榜與否,都隻會證明一件事,那就是他們究竟有沒有學問,至於其他的,都不用去考慮。
果不其然,杏榜出來的時候,鄭長文中了二甲第二十九名,可劉長武卻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