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大學辦少年班的初衷就是想要把那些少年天才聚集在一起,然後係統地教導他們學習。
有一些天才偏科偏得厲害,若是讓他們按部就班地學上十幾、二十年,很多天分都被埋沒了。
但如果是能夠保證他們的優越性,並且因材施教就很有可能會製造出更多的天才來。
這是少年班成立的初衷。
原本是初定三十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要通過考試層層篩選上來。
但是這消息隻能在小範圍內傳謠,也隻有燕京一些很有優越性的家長才能夠得到這個消息。
各大學校也有得到這些消息,這也是他們會選拔學生的原因。
但就這樣隻能選出30個學生,再多學校便承受不了。
也違背了初衷。
這樣就等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正能過來的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實在太少了。
被選拔進來的那三四個學生的家長固然是美滋滋,可是,沒有進來的那些人就挖門盜洞地想辦法。
不久前裴校長就知道:有學生出了20萬給學校建教學樓,目的就是要把他孩子送進少年班。
起初裴校長是不同意的。
後來好幾個係的主任和一些知名的教授來找他。
華清大學的教學樓年久失修,器材什麼的也不行。
這些都需要錢,包括少年班自己培養一個學生是需要不少錢的。
彆說師資力量,就是所需用的場地和教學用的東西也是需要大筆的資金。
可這些資金從哪來?
華清大學又不產錢。
最後眾人一致協商決定放寬10個名額。
這10個名額,給有錢人家可以花錢來買,10萬塊一個名額。
這樣不會影響那三四個學生的利益,又可以多找一些資金進來。
裴校長是不願意的。
可在時代的洪流下,他也不得不妥協。
他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個口子一開就有些失控了。
十個名額早就已經滿了,進不來的怎麼辦?
就隻能想辦法買名額。
“聽說在開學之前,就有幾個貧困家庭的孩子被有錢人找到,砸下巨款要買名額。”
“那些學生學習成績很好,就算按部就班地讀下來也錯不了,也不需要花費那麼多的錢。”
“對方肯出20萬甚至30萬買一個名額,對他們來說是足夠他們花一輩子的巨款。”
“不僅夠自己讀書,還能讓父母和家庭過得好一些。”
“甚至能給兄弟姐妹結婚或者蓋房子,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好事。”
薑綰回到家後,將這邊的情況詳細告訴了賈海霞。
她沒有想到的是,她前腳剛回來,裴元就追了上來。
裴元來了之後便將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了薑綰,這也是裴教授在調查時得知的結果。
聽到裴元這麼說,薑綰蹙了蹙眉頭問道:“最終那些人買走了多少名額?”
裴元回答道:“我知道的已經有四個了,不過也僅此而已。”
裴元頓了頓又說道:“我調查得知,你們在開家長會時進門填的那個表格。有一個是填的父母的姓名和工作單位以及職位,其實就是一份衡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