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係科技!
此時的互聯網情緒顯然是非理性的。
基本上走的是兩個極端。
喜歡的是真喜歡,恐懼的是真恐懼。
但是實際上針對新技術的疑問跟質疑此時在微博上直接發聲的是少數。
大部分都是在相對隱私的微信群裡。
比如一個導演群此時就議論的很是熱鬨。
這個導演群幾乎聚集了整個華夏最有優秀的一群導演,老中青三代都有。
這些導演最少拍過三部最後上映的電影,最少也有一部影片票房破億,或者在正兒八經的國際電影節上拿過夠分量獎項。
當然票房破億這一項主要是針對老一輩導演的標準,畢竟那個時代華夏人還真沒有去電影院的習慣,能夠拿到上億票房甚至比現在破十億、二十億都難,且更顯本事。
比如在微博上吆喝那位就沒資格在群裡呆著。
群裡每年都會有新人竄出來,但每年群裡也都會有因為意氣或者理念之爭退群的,反正基本上群裡就維持在30人左右的規模。
更其他同職業群一樣,大部分時間,群裡都是根本沒人發言的,安靜的像個死群。偶爾有新人來了,會熱鬨一番,或者有什麼新片上映,票房爆炸關係好的,例行恭賀一番,稍稍熱鬨一陣。
畢竟大家都很忙,哪有時間水群?
早上一個人,可能回你都到半夜了,還不如打個電話方便。
今天群裡熱鬨了起來。
“全體成員,剛才暢享科技的那個發布會大家看了嗎?”
“正在看呢。”
“老高也看了?”
“被人打電話叫起來看了,剛看完片段,這個文娛翻譯機有幾分功底啊。”
“對,雖然劇情垃圾,但視頻的合成手法很老到。”
“拋開劇情,如果這是拍攝的片子,三分鐘內用到了定格、特寫、切出切入、淡入淡出、跟鏡、拉鏡這些拍攝手法,有點意思。而且還把二次元人物無縫合成到真實世界裡,這後期製作也要錢啊!”
“現在ai了不得!”
“有種要失業的感覺。”
“先彆討論這些,按照那個王宇飛的介紹,這個文娛翻譯機一次性能生成九十分鐘的視頻,意思是一部180分鐘的大電影,隻需要把本子分成上下兩集,當然也可以分解成45分鐘四個本子,然後寫入劇情就能製作。展示的這部小影片填入的劇情跟開玩笑一樣,如果把認真拍攝的內容,濃縮成四部分,按照他們的格式寫入,生成電影之後在進行後期製作,會是什麼樣的?”
這個問題剛被提出來,群裡瞬間沉默了。
怎麼說呢?
要命了。
半晌才有人發了消息。
“但機器的鏡頭無法表達思想。”
“不要欺騙自己,思想跟商業影片沒太大關係。漫威係列有多少思想性,不一樣大賣熱賣擁躉無數。這個文娛翻譯機我覺得就是針對商業電影開發的。沒見它還承擔著捧紅全民偶像中那些虛擬偶像的任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