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蘋果稅會加到百分之五十。
高昂的蘋果稅轉嫁給消費者之後又會影響硬件跟軟件的銷售,這大概是必然的。
在商業模式中價格跟普及率從來都是成反比的關係。
所以王宇飛還是真挺佩服眼前這位老人。
當然,比爾·蓋茨也沒有托大。
其實當這位微軟創始人看到王宇飛時,也難免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兩人還是有些共同之處的,比如都是天才橫溢的程序員。
王宇飛在編程方麵的天賦並不是什麼秘密,蘋果花高價從他手中買斷第二係統這件事,在矽穀早已經傳遍。
更彆提接下來的馨係統了。
雖然說當時宣傳馨係統的時候,項目負責人掛的是穀秉均的名字。
可穀秉均畢竟是在矽穀打拚過的華裔工程師,雖然在ib等知名企業都有過成功經曆,但大家都知道他擅長的方向主要是對nix係統非常熟悉,至於從無到有設計一款新係統……
如果穀秉均真有這種潛力,ib就算給他百倍薪水也不會放他走的。
在對待人才這塊,矽穀的大公司都是極為舍得花錢的。
所以大家都知道馨係統的基礎架構必然是王宇飛親自設計的,穀秉均隻是被推到台前的設計師,所作的工作大概就是對馨係統進行修補跟維護,而這也正是穀秉均擅長的領域。
所以在麵對王宇飛時,比爾·蓋茨表現得很謙遜,畢竟這個少年的成就他覺得自己已經比不上。
原因很簡單,王宇飛不止在編程方麵擁有天賦,更已經是一位世界學術界公認的數學家跟物理學家。
解決孿生素數猜想跟提出三大常數猜想,在加上開發出了量子計算機,未來說不得就能博得一個量子計算機之父的美譽,在十八、九歲的年紀獲得這種成就,哪怕王宇飛後半輩子啥都不乾,窩個兩年直接把宇馨科技盤上市,也足夠他當個世界首富吃一輩子老本了。
這可是比爾·蓋茨忙碌了大半輩子才得到的成就,但眼前這家夥卻還不到二十歲就已經達成,怎麼敢托大?
尤其是現在擺在他麵前的成就。
量子計算機竟然是能自主編程的。
比爾·蓋茨跟蒂姆·庫克跟桑達爾·皮查伊又不一樣,這兩位正坐在位置上,需要為自家公司考慮。雖然作為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會考慮這些東西,但畢竟微軟的股票他早已經賣得七七八八,所以他在台下時候,更多的卻是以程序員的角度來琢磨剛剛的展示。
太強大了!
如果他生這個年代,估麼著看到這種編程效率跟程序的完美程度,怕是也得直接跪下,這技術強悍到讓他發自心底感覺到一絲涼意,根本升不出勇氣去跟這機器競爭。
量子計算機竟然能做到程度?
雖然早幾年,西方的量子物理學家便提出了“量子霸權”這一說法,但即便是他也沒想到這量子霸權竟然恐怖如斯,而且還出現的如此之快。
以上種種,讓麵對王宇飛表現出的尊重,竟然比爾·蓋茨生出了一絲受寵若驚的情緒。這已經不是前浪拍在沙灘上那麼簡單了,如果不謙遜些,這年輕人能讓前浪直接蒸發。
所以比爾·蓋茨將姿態擺得很低。
“王總客氣,能夠收到貴司的邀請函,是我該感覺榮幸才是。”
就這樣,簡單的寒暄之後,比爾·蓋茨拿起了手機,照著流程點開了10的界麵,開始認真審視這個程序。
比爾蓋茨依然是從程序員的角度來審視這款軟件的。
係統之間切換得很順滑。
十二秒的等待時間並不會顯得太漫長,事實上僅用如此短的時間就能在兩個係統間切換,足以說明這款軟件優化得很徹底跟完美。
畢竟在電腦上用虛擬機進行係統切換也不可能隻等待這麼久,雖然說電腦上使用的係統要比手機係統更為龐大,但電腦硬件的性能也要比手機強很多。
其實比爾·蓋茨到真的很想在蘋果電腦上嘗試使用這款軟件,但既然蒂姆·庫克沒有這麼做,他也懶得多事。
試用版的10沒什麼好說的,蘋果手機能在市場上收到追捧,其產品自然有其獨到之處,畢竟消費者可不是瞎子,即便從性價比上來說,蘋果的硬件不算優秀,但其設計跟性能還是有其過人之處。
起碼在這台蘋果手機上使用10的軟件非常順暢。
比爾·蓋茨使用了必應,又刷了刷視頻,還專門下載了隱藏在10商城裡的一款小巧的手機編程軟件試用了一下,都沒什麼問題,這才將手機放回原處。
沒有直接下台,這位大佬開口讚歎了一句“完成度極高的程序。如果向這台計算記提出的任何編程要求,都能達到這種程度,程序員這個職業大概真的沒有太多存在必要了,或者可以保留些高端的職位?”
比爾·蓋茨看著王宇飛問道。
王宇飛笑了笑,答道“這就得看公司的發展方向如何定位,以及作為公司的掌舵人如何考慮了。正如我剛才說的那樣,量子計算機短期內根本無法普及,而它們的算力還需要在更重要的地方發揮其優勢。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宇馨科技實驗室同型號的量子計算機生產周期大概為半年,且不具備量產的條件。”
表達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說量子計算機的確可以取代程序員這個職業,但如果考慮到量子計算機的生產難度以及其算力的珍貴,起碼短期內宇馨科技並沒有計劃對外出租量子計算機的算力。
這大概是今天唯一對程序員這個團體善意的表達了。
當然,這也不算什麼特彆能讓人高興的好消息。
誠然短期內可以不對外租用,但這個發展趨勢已經確定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計算機編程有其獨特的優勢,那麼接下來世界科技發展肯定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是毋庸置疑的。換而言之就算短期內還能保住工作,但當量子計算機逐漸多起來之後,這個問題終究是要麵對的。
而且王宇飛說的很明確,宇馨科技實驗室目前每半年就能生產出一台同型號的量子計算機,言下之意雖然量子計算機很難量產,但起碼以目前地球的工業水平,如果擁有足夠的資源,一年生產個幾十台其實問題不大,到那個時候還會缺算力嗎?
所以問題的關鍵點就在於宇馨科技會不會將技術授權出去了。
如果隻有宇馨科技內部實驗室一家來生產這種量子計算機,按照每年兩台的生產速度,大概十年之後程序員這個職業才會漸漸消亡,但如果技術授權給十家甚至二十家實驗室,每家一年生產兩台,要不了一、兩年整個行業就可以宣布涼涼了。
驚悚的點原來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