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大章奉獻給您。)
內閣會議現在仍然繼續,可接下來首相拋出的另外一個問題,卻是相當炸裂。
“接下來要討論的事情,就是陸羽想要整體租賃風沙島,同時提出以提供極為尖端的太空激光武器平台作為條件,大家就這個事情來討論表決!”
“戰略總長彭青山上將,你先將陸羽提出的太空武器平台的功能和技術指標做一個介紹!”
彭青山立刻站了起來,舉手敬了一個軍禮,“是,首相。”
“陸羽提供的太空激光武器平台已經命名為‘蒼穹之盾’,這是一款進攻型武器平台,也是一款先進的導彈防禦係統。我的意思就是不但它能防禦,還能進攻,能擊落一切來犯的洲際導彈以及各種類型的反衛星武器。而且威力是史無前例的!超越了我們當今世界上任何一款導彈防禦係統,保守的說至少三代以上。大家請看電子屏幕。”
穹頂會議廳內,陸羽製作的ppt正在屏幕上顯示,全息投影構建的巨型激光平台正在緩緩旋轉。銀白色的十六麵體基座上,蜂巢狀鏡片陣列泛著幽藍色冷光。
彭青山手持量子激光筆,光束點在平台核心的環形結構上。
“這是‘玄穹’係統的第四代空間核反應堆。”隨著他的解說,投影分層剝開,露出內部流動著暗紅色熔鹽的堆芯,“基於釷基熔鹽堆微型化技術,配合超導電容矩陣,可在0.3秒內輸出1.8g峰值功率。保證激光平台的海量電力持續供應。”
台下那些部長們的戰術平板同步刷新數據流:持續作戰時長72小時;充能間隔4分12秒。
當彭青山切換至激光發射模塊時,“死神瞳孔”終於露出全貌——128組可變曲率鏡片組成的複合透鏡,每片都鍍著0.2納米厚的氮化硼塗層。
“通過量子糾纏定位係統,激光束實現了0.0001角秒的瞄準精度。”彭青山輕觸控製麵板,投影瞬間鎖定三萬公裡外一枚硬幣大小的模擬衛星,“配合自適應光學陣列,能在大氣湍流中保持光斑直徑不超過3厘米。”
能源部長劉元生注意到鏡組間隙流動的銀白色液體:“這就是傳說中的液態金屬冷卻係統?”
“液態镓銦合金,相變溫度橫跨19c至2000c。”彭青山放大冷卻管路結構,納米級毛細管網清晰可見,“在滿功率運行時,這套係統能以每秒120升的流速帶走鏡片高熱,確保連續照射300秒不衰減。”
當投影切換到作戰模式界麵時,“最革命性的突破在這裡。”彭青山突然調出深紅色的攻擊模式界麵,十二邊形基座展開成花瓣狀,“當切換至伽馬射線複合模式時,0.01秒的能量爆發就能擊穿低軌衛星防護層。”
三維建模演示著某國間諜衛星的鋁合金骨架在紫光中氣化的過程,內部芯片的熔毀軌跡精確得宛如外科手術。
接下來另外一個畫麵是,從北美發射的四枚戰略洲際導彈,穿越大氣層,來到了太平洋中心位置上空,四個激光發射裝置同時激發。
幽藍的光芒,刺破蒼穹,十秒鐘之內,這四枚洲際導彈便被這四道激光光束精準擊穿、融化,墜落在太平洋。
場麵震撼,激動人心。台下頓時響起了陣陣掌聲。
接下來,彭青山繼續介紹:
“它的核心功能架構,有以下幾項:
一,攻防雙態內核
?防禦模式:5層光譜過濾網,可識彆並攔截1.215馬赫的各類導彈。均質鋼板秒,有效射程覆蓋低軌至地表。
二,超導能源矩陣
?四組環形電容組可存儲18gj能量。
?核反應堆電容組雙向充能效率達97。
三,智能修複係統
?鏡麵納米塗層遭遇反激光攻擊後,120秒自愈率82。
?霍爾推進器提供每秒3米軌道糾偏能力。
四,量子火控網絡
?與35顆偵察衛星、7座地麵雷達數據共享。
?跨平台協同攻擊延遲<0.0003秒。”
……
當投影最終定格在平台底部的中文銘牌“蒼穹之盾”時,會場響起激烈的掌聲。
國防部長摘下眼鏡,指尖輕觸桌麵,看著屏幕上全息投影中熔化的導彈殘骸數據流在他瞳孔裡映出藍光,【0.0001角秒】的瞄準精度標識如星辰閃爍:“12馬赫目標100攔截率,這是給東風快遞上了雙保險啊!真是太好了!”
科技部長接著說道,看著屏幕上的放大鏡片表麵的納米波紋:“氮化硼自愈塗層,能在激光反製中堅持300秒——這相當於給天穹平台穿了件金剛不壞甲!我敢肯定這確實是劃時代的設計。”
能源委員會主席敲擊著釷基反應堆剖麵圖:“第四代空間堆的瞬發功率,足夠點亮整個長三角三秒鐘。強勁的功率,足夠這款5g平台使用100年,不用更換燃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恰好我們國家在西疆發現了120萬噸的金屬釷原料,足夠我們華國使用一萬年以上。好哇!沒想到陸羽提供的反應堆竟然已經能夠成熟應用金屬釷元素了,厲害厲害,確實是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