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巨大的車間裡失去了晝夜的概念。
高強度的工作模糊了一切界限。
營養能量棒和濃得發苦的黑咖啡成了維持生理機能的標準配置。
困倦到極致時,在工作台旁展開的行軍床上和衣躺下兩三個小時。
吳林的指揮中心設在車間二層一個由高強度玻璃圍成的觀察平台上。
陸羽也來到這裡,他要親眼見證這次實驗的效果。在這裡,他隻是負責觀察,實際指揮權全部交給吳林。
這裡視野開闊,能俯瞰整個“天樞”基座的裝配進程。
巨大的戰術屏幕上,各個關鍵節點的實時數據如同瀑布般奔流不息。
吳林此刻也更像一個調度員和後勤部長,而非技術指揮官。
桌上的通訊器和內部網絡終端幾乎時刻處於激活狀態。
“吳總!耦合驗證區緊急報告!”陳明沙啞的聲音從加密頻道傳來,“第三批次‘玄甲’樣品在疊加‘伏羲’矩陣模擬瞬變磁場後,高溫應力區檢測到0.8微米的非預期晶界滑移!周院士團隊請求啟動緊急預案‘織女’,使用離子束進行原位修複嘗試!”
吳林目光快速掃過屏幕上周院士團隊共享的實時微觀結構圖像和數據流。
“批準啟動‘織女’預案!通知材料中心,立刻按周老提供的優化配方,啟動第四批次‘玄甲’樣品製備,優先級提到最高!所有相關測試資源向耦合區傾斜!陳工,你親自協調,確保修複過程數據完整記錄,兩小時後我要初步評估報告!”他的指令迅速而果斷,為技術團隊掃清障礙。
剛處理完這邊,李老略顯疲憊但依舊亢奮的臉出現在視頻窗口:“吳總!‘隔離緩衝區’初版複合結構設計出來了!法拉第籠+主動超導磁阱!理論屏蔽效能99.99!”
吳林立刻調出“天樞”內部結構的三維模型,目光如電般掃視著能源艙與光學艙之間的區域。“李老,看d7區到e3區之間的非承力支撐框架!能否進行拓撲優化?掏空內部,替換為蜂窩狀高強碳化矽複合材料?結構力學組的王工在線嗎?立刻請他介入計算,評估減重方案的結構強度和可行性!三十分鐘內給我初步反饋!”他不懂複合材料的應力計算,但他知道哪裡可能有冗餘空間,並快速找到能解決問題的人。
他隨即切入鄭教授團隊的通訊窗口:“鄭教授,電磁兼容測試進展如何?李老那邊緩衝區有眉目了,你們模擬結果出來沒?”
屏幕那頭的鄭教授頂著兩個濃重的黑眼圈,但眼神亮得驚人:“吳總!剛完成第十一輪全頻段模擬!在初步複合屏蔽結構模型下,疊加了我們設計的自適應濾波算法後,光量子糾纏定位係統的信號延遲波動…遠低於指標要求!關鍵頻段的乾擾強度降低了三個數量級!可行!這個方向可行!”他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吳林:“非常好!立刻將你們的詳細測試數據和濾波算法參數同步給李老團隊!通知鏡麵精密控製組,準備接入模擬信號,進行首次帶屏蔽環境的閉環響應測試!我們需要驗證實際控製精度!”他下達指令,推動技術閉環的完成。
在下方車間,一組工程師正用吊裝設備,將第一批次通過嚴格篩選和耦合測試的“玄甲”複合陶瓷鏡麵基板,精準地嵌入“天樞”基座那蜂巢狀的預留槽位中。
銀灰色的基板在強光燈下反射著冷硬光澤,標誌著關鍵一步的突破。
時間,就在這無數次的警報、失敗、調整、協同驗證、再突破的循環中,被強行推進。
巨大的s區裝配車間,此刻仿佛被按下了靜音鍵,陷入令人窒息的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被無形的磁石吸引,牢牢釘在車間中央那個龐然巨物——“蒼穹之盾”初號試驗平台上。
它不再是圖紙上的線條,不再是全息投影中的幻影。
十六麵體的“天樞”基座巍然矗立,銀白色的外殼流淌著冷冽的光澤。
基座頂部,那被稱為“死神瞳孔”的核心——128組經閃爍著幽暗光澤的可變曲率鏡片組成的複合透鏡陣列,已經安裝就緒。
每一片鏡麵都經過納米級的終極拋光,鍍著0.2納米厚的氮化硼塗層,此刻它們並未激活,如同無數隻閉合的冰冷眼眸,沉默地朝向車間頂部開啟的巨大天窗。
天窗之外,是華興市深沉的夜空,幾顆星辰在閃爍著。
粗如巨蟒的超導能源管線從後方臨時搭建的地麵供能陣列延伸而出,連接在基座上,發出低沉的“嗡嗡”聲,顯示著海量能量正在注入。
液態金屬冷卻係統的銀白色管道,在平台基座內部隱約可見,管道內,液態镓銦合金正被強大的泵組推動,進行著最後的循環測試,發出極輕微的“嘶嘶”聲。
整個平台散發著一種蓄勢待發的、令人心悸的壓迫感。
今天的目標,不是完整的太空平台測試,而是對“死神瞳孔”鏡陣係統,結合地麵能源供應和量子定位引導,進行首次全功率、超遠距離的陸地空間光束投射與毀傷效能驗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果這個關鍵組件實驗成功,那麼,天穹之盾係統就已經成功了95,發射升空形成戰鬥力就指日可待。
“各位,現在天穹之盾係統地空實驗正式開始,各部門報告最終狀態!”吳林的聲音通過車間廣播係統響起。
他站在總控台前,目光穿透玻璃,緊緊鎖定著那冰冷的鏡陣。
“能源回路最終確認!‘伏羲’模擬矩陣充電完成,儲能18gj,狀態穩定!”能源主管的聲音傳來。
“液態金屬冷卻係統全速循環!流速穩定120升每秒!核心溫度監測正常!”冷卻係統負責人回應。
“量子糾纏定位係統鎖定!目標:‘天巡者’7號廢棄氣象衛星!軌道高度:三萬兩千公裡!坐標參數二次校驗無誤!引導光束準備就緒!”量子火控組的聲音冷靜而精準。
“光學鏡陣最終自檢完成!鏡麵塗層完好度100!鏡麵曲率微控係統在線待命!自適應光學陣列啟動!”
鄭教授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來,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和凝重。
“‘玄甲’結構全域應力監測無異常!所有緩衝冗餘係統在線待機!”周院士團隊的彙報簡潔有力。
“地麵相控陣雷達跟蹤鎖定!天基‘千裡眼’3號光學監視器就位!數據傳輸鏈路暢通!毀傷評估係統啟動!”
信息融合中心的報告為整個流程畫上句號。
每一項報告,都像一塊沉重的基石,穩穩壘起通向最終時刻的階梯。
車間裡,數百人的呼吸似乎都屏住了,隻剩下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吳林感到自己的掌心有些濕冷。他深吸一口氣,眼前閃過無數個日夜的燈火通明閃過專家們布滿血絲的眼睛。
他不再猶豫,手指按下了總控台上那個唯一被透明防爆罩保護著的、閃爍著幽藍色指示燈的按鈕。
喜歡時空交易商請大家收藏:()時空交易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