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一邊走一邊說道“二小璫高永壽、劉思源伴著先帝一起遊玩,然後先帝就落了水,這劉思源是魏璫的人不假,可是這高永壽可不是。”
“緊隨其後,先帝賜予了魏忠賢一枚名叫顧命元臣忠賢印的金印,一方金印就兩百多兩重,萬曆年間,皇後的印璽不過是一枚梨木雕刻的印璽而已。”
“顧命,出自《尚書·顧命》,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你明白了嗎?那時先帝就已經在準備著身後事了,他當時就是落水傷風,為何要準備後事?”
“東林黨支持你,扶著你登基,是為了讓你對閹黨進行肅清,讓大明朝堂,再次眾正盈朝,可是你現在倒是把魏忠賢殺了,反手就把所有的閹黨重新聚攏在了自己的手下,從今以後,離開乾清宮我得都跟著你。”
朱由檢皺著眉頭思慮了良久說道“皇嫂多慮了吧,他們有這個膽子嗎?一群膽怯的官僚罷了。”
官僚都是反應緩慢的,在西山煤田之事上,朱由檢也發覺了他們的弱點。
張嫣猛地一停頓,用力的剁腳的說道“正德九年正月,武宗皇帝在乾清宮濫接受寧王的新年賀禮,是掛壁的鞭炮,最後乾清宮失火,武宗皇帝在去豹房路上,回顧宮中火光衝天,他竟然戲笑著說,好一柵大焰火。”
“而武宗皇帝在死之前兩次落水,落水一次還不夠,第二次還會落水嗎?當時劉瑾已經死了!陪著劉瑾一起死的,還有負責京察的吏部尚書張彩!”
朱由檢皺著眉頭,用力的晃了晃腦袋,他疑惑的問道“明武宗不是一個昏君嗎?他在位設立豹房,多次離京,在宣府鬨的民怨沸騰,搜刮母女享樂?”
張嫣看著朱由檢還是這個模樣,略帶幾分氣氛的說道“玩女人是私德!和公德有什麼關係,那前唐文皇帝還差點把齊王妃立了皇後呢!評論一個皇帝的時候,就要評論他的私德嗎?他首先是一個皇帝才對!”
“我在跟你說的是,武宗皇帝的死!繼任者嘉靖皇帝整日裡尋仙問道,服用貢丸,都活到了六十歲,武宗皇帝廟號武,他可是親自禦駕親征的皇帝!武宗皇帝和先帝同樣都是重用宮宦,同樣都是無後!同樣都是落水!同樣都是大璫不在身邊!”
朱由檢腦中靈光乍現!
他忽然想到了後世看到的一個類似於《走近科學》的節目,上麵是兩位嘉賓,對韃清皇帝光緒死因進行了探討。
一個文史專家,反複出具了很多的史料證明,光緒是病死的,還嘲諷對手是陰謀論、曆史發明家、不讀書,拎著一把洛陽鏟,美名考古實則盜墓,那麼多的史料擺在那,卻置若罔聞。
而另一方是考古係的教授,他拿出了一份十三位專家聯名簽署的論文,秒殺了文史專家。
那篇論文在朱由檢心中從來沒有如此的清晰過!
名字叫《清載湉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注2
而後那個節目就變成了考古教授的秀場。
那份報告,是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對被盜挖的清崇陵,進行搶救性修複工作,隨後將被盜挖的光緒和隆裕皇後的崇陵,重新封土。
但是取了若乾光緒和隆裕皇後的頭發、遺骨和指甲,進行了中子活化法研究,給光緒的死蓋棺定論。
為了確鑿光緒的死因的可靠性,研究人員還對隆裕皇後、清末不知名草料官、棺槨內壁和粉末、墓內上土、被盜遺跡土、墓室牆根土、墓內滲水,在陵區內的環境土、河水、井水,甚至兩個研究人員把自己的頭發和指甲,統統拿去了檢測。
光緒的遺物,砷的含量四位數,而其他的都是個位數,甚至個位數不到,確定光緒乃是服用過量砒霜而亡。
朱由檢如遭雷殛一樣的愣在原地,他木然的看著張嫣,嘴角略微有些抽搐。
在他從轎子裡醒來之後,他開始用兩種視角審視大明朝,他以為他對大明朝理解已經很深入很深刻,但是他還是低估了大明朝在這最後的十七年時光裡的詭異。
這大明,果然是大明!
夠味兒!
勁兒大!
而且這也恰好應征了,他苦苦調查為何天啟皇帝的用藥、病情惡化,完全沒有線索,為什麼他的皇兄,在臨死前的幾個月,寧願喝幾個月魏忠賢熬的米湯,也不願意讓太醫用藥!
他麵色如土的看著地麵,他還猜到了嘉靖皇帝為何活的那麼久,因為他的太醫院裡有一名五大三粗的湖北鄉村郎中出身,官至太醫院判的草根醫生,名字叫李時珍!
朱由檢不由的苦笑,自己有李時珍嗎?
現在去歪脖樹上栓根繩,還來得及嗎?
張嫣已經急的滿頭是汗,她怒目圓瞪的嗬斥的說道“皇叔,你醒醒!”
“張居正他就是再弄權!也是我大明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為何他現在的名聲如此的惡臭?但凡是當初彈劾的他的都是明公,反對他的清田策的都是眾正!”
“你最近在看《權謀殘卷》,也翻箱倒櫃的找出了張居正的奏疏,這件事我都知道,朝臣們能不知道嗎!”
“醒醒吧,皇叔!”
“你既然選擇了要跟他們鬥,不願意做一個應聲蟲!這條路就是一條不歸路!梃擊案、紅丸案,兩次落水案,你還一點都不改悔嗎?哪怕是我們不知道真相,但是這不值得警惕嗎?”
朱由檢忽然站直了身子,嘴角也不再抽搐,眼神裡恢複了神采,他眨了眨眼,大步向著文華殿走去,笑著說道“不知道皇嫂聽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
張嫣看著朱由檢神態的變化,奇怪的問道“什麼話?”
朱由檢滿麵春風的說道“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注1出自一本名叫《量子大嘮叨》附原文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它的書寫和發音是相互獨立的,很難學。識字的文化人都去考試做官了,而那些社會底層的手工業者,基本都是不識字的。他們雖然有技術,但很難記錄傳承下來,沒辦法形成穩定的積累。
注2讀者群裡有相關論文,大家可以前往下載,很權威。書友群名字為一鍋紅燒肉,群號57563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