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是哪路神仙啊!
這一番奇遇之後,葉秋發現自己又是孤身一人。
這時已是黃昏時分,身後的獨焰山擺脫了地底冥城的禁製,似乎也歡欣起來。
下山後,他又去了城隍廟舊址,卻見石道人在廢墟中搭了一個草棚,一個人在念誦道經。此時他的分魂已經附體,看上去便再無那種邪僻之氣,聽聞腳步聲也不轉身,隻是淡淡說道“多謝上仙!上仙是要回師門呢?還是繼續雲遊?”
“師祖,弟子…我,我先前揭穿了出塵子師叔祖,稍後又是師祖的事……這一切都像是冥冥之中有安排的,我……師父對我恩重,這次師門名聲恐怕要受損了……”
“嗬嗬,尊駕來到我門中,實乃門中之福,又怎麼會名聲受損?我青雲宗本是玄門大派,千百年來飛升者不計其數,但是不肖者也層出不窮……我的事,尊駕便不妨明說給掌門與眾弟子吧。”
葉秋情知他愧疚得很,便即想告辭“師祖,你他日仍能飛升,我,我便告辭了。”
正要轉身,石道人卻來,滿臉皰腫青紫,也看不出表情,竟遞過來一塊玄青的玉璧,搖頭歎道“上仙,這是當日我門中變故時失散的仙物,我也不知其來曆,便相送給上仙吧,他日也好完璧。”
葉秋剛剛接到手中,便陡然升起一種似曾相識之感,似乎自己在若乾世之前曾經隨身把玩很久。再看花紋,卻是一種點狀的雲紋,一派氤氳靈氣……
掐指一算,卻得到了“天門朝元”,不覺脫口道“師祖,這,這真是青雲宗的仙物?”
石道人淡然一笑,歎道
“我也不知,乃是在山中無意間得到的……唉,眾般造化玄奇,全然存乎一心。我自以為得到上古冥仙之道,卻不知是中了人家的奸計而不自知,荒廢了五百年啊,還差點做了人家修仙的鼎爐!上仙,我作孽甚多,今日還能有此一庵修道,已經是天大的福分了,此生除了堅定道心,不敢再有他求。”
葉秋見他懺悔真誠,便說道“那,那祖師便在這裡修道吧,我自不會讓人來攪擾……!”
石道人深深一鞠躬,忽然走到葉秋麵前,在他手心裡寫了幾個字——
“青雲飛升、仙圖永固;玉璧重臨、十萬劫數。”
“這!這是——”
葉秋正要問,石道人卻噓了一聲,笑道“上仙自去吧。”
葉秋愕然半天,卻見他又轉身跪下念經,竟不再回頭了,也隻好離開,先回到羨門三子的院子,將其交托給鄰居一對老實夫婦打理,自己當夜便雇了馬車向北向西而去。
……
大長生朝有五州十二城,青雲宗位於正中,大河以上便是北州,北山之後有數千裡草原。
葉秋不想沿原路返回,決意先去北州大城幽陽城,而後沿著北山西進,最後從大陵山穀回中州。
這一路上已是暮春風物,千裡平野熏蒸著和風煦日,讓人萬分舒暢,第二日便乾脆買下馬車,自己獨自駕車北上,沿途走走停停,看夠了種種風景。
半月後的傍晚才見到雄踞平野的幽陽大城。
這座大城遠比中州那些小城雄偉,城中人口極多,超過了百萬,不僅商賈如雲,各種風俗奇巧也一應俱全。
葉秋風塵仆仆,當夜進城在南市住下。
……
次日清晨,便換了一套書生服飾四處瞎逛,隻見這城池之繁華幾乎接近自己來的世界,頓時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東逛西逛轉過一處酒樓,卻見一抬小轎從身邊走過,一股異香撲鼻而來,一個綠衣婢女在前開路。
這轎子奇怪的很,街上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但轎子去到哪裡,人們便在無形中讓出一條路來,像是大有身份的人物。
葉秋本來就是瞎逛,頓感好奇,當即便跟著轎子,七轉八轉,來到了一處大湖邊上。湖邊空地上竟擺了一座高台,台下布滿了珍奇花卉,而台下四周,卻是各色牡丹,台上牌匾則寫了“百花之魁”四個娟秀的大字。這時人頭攢動,四方來客也都向這片林中空地集結。
在抬眼望時,那抬轎子卻不見了,瞬間已被來來往往的人群淹沒無蹤。
葉秋心想似是趕上了什麼花會,又眼見一邊是萬頃碧波,一邊是名花如海,便自歡暢無比,買了壺酒,獨自在湖邊憑欄而飲。他自有一身道氣,加之相貌俊逸,這時憑欄一笑,大有乘風欲去之態,引得無數路人指點讚歎。
許多商賈知道這裡的花會熱鬨無比,也自行將生意擺到湖邊林中空地之上。
……
葉秋七八口美酒下肚,微醺上頭,對著漫天白雲和萬頃碧波,忽覺自己來處的世界裡哪有這麼歡樂?終日枯燥乏味,又哪有眼前世界這麼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