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如果這世上需要神,那麼有且隻能一個,那便是“愛”。(★為區分意義方便理解,以下比喻成神的是愛,人性中的是愛。)
這裡的“愛”是什麼呢?
它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同情甚至可以是“恨”和“自私”。
“愛”與《人》中的“意識”,《鬼》中的“靈魂”一樣,也是一種磁場,一種作用於人與人之間的磁場。
眼睛是傳送接受這種磁場的精密儀器之一,所以才有“暗送秋波”一說。
是“愛”創造了世界,是“愛”建設了世界,也是“愛”讓世界五彩繽紛,千姿百態,有了無限進化的可能。
對“愛”來說,天才和瘋子一樣,都需要磨練的;對神而言,畸形和常人一樣,都是進化過程中的產物。
神一視同仁,“愛”無所不含。
那些被人遺棄的人,從來不是神舍棄了他,他隻是太特殊,才被人們互相作用的“"愛”隔絕了起來,是他的磁場接受不到彆人的信號,從而封閉了自己的愛。
既然心中無愛,何來神的庇護?
“愛”煉製出了聖賢、偉人、道士、高僧、善人……他們為愛頓悟,最終選擇了舍棄小我,大愛世間。
“愛”也創造了庸君、小人、惡人、人渣……他們或被愛遺棄,或被愛傷害,或隻喜歡被愛,因為隻愛自己,所以就成了壞人。
(自私的本質是因為愛自己,如果“愛自己”有等級,從高到低應該是這樣的損人利己、自私自利、自戀自我、利人利己、自信自愛。自私是天性,不可能沒有,也應該保留,可高過利人利己這條線,多半是一個小人。)
“愛”就是神,神就是“愛”。
愛不分善惡,神不論是非。
人之所以希望有神,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愛。
因為愛,所以不孤獨;因為愛,所以不迷茫;因為愛,所以生命有了價值和意義。
神不應該是上帝一個人,佛祖也不能代表神,無上天尊也如此。
如果沒神,他們就隻是“愛”創造出來、投射在人間、教會人們某種文化的聖賢;如果有神,那麼他們便都是神,並且肯定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神。
你我皆有都是。
農夫愛自己,所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勤勤懇懇,播種耕耘,因為愛妻兒,所以買賣換取,爭取盈利儲蓄。
商人愛自己,所以南貨北運,低買高賣,算斤計兩,賺錢養家,因為愛顧客,所以誠信經營,不敢踐踏底線。
……
當一種物種的基數打破了生態平衡,這些生物就會得到某種指引,自願放棄自己生存的權利,騰出空間給新一代生命。
而人類每次到了人口或者科技的節點,神就會用瘟疫讓人類進化一次體質,刷新一下人口。
當世界給人類的愛(資源)達不到平衡,人類之間愛得不到均衡。有的人太有,米爛糧倉,沒的人太沒,餓死街頭,那內戰就來了。
“愛”利用愛讓世界五彩繽紛,而人卻喜歡用自己的小聰明打破平衡。
當瘟疫不能勝任的時候,“愛”就利用戰鬥讓人類時時刷新數據,用戰爭讓人口和生存資源達到平衡。
白起殺得百萬而封神,冉閔血洗百裡而得王,他們像不像那隻帶頭跳崖的倉鼠?你以為他們是廝殺、愛殺、毫無人性的人嗎?不是的,他們的心中有大愛,大的可以犧牲自己,大到甘願自己下地獄
愛是自私的,也是無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