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明明是有車、有房、年薪百萬的優質女性,為何卻沒選擇她呢?
這就涉及到兩性的認知差異了。
女人喜歡“條件”,所以她用女人角度看自己,那當然是極大的優秀和成功了。
可你遇到男人追求過這些“條件”,並且為之瘋狂嗎?
確實有“阿姨我不想奮鬥”的言論,也確實有“娶到白富美,從此走向人生巔峰”的台詞……
可那是站在“不負責任”的半玩笑立場、異想天開的想吃“愛情”的軟飯罷了。
真的到娶老婆的時候,男人考慮的往往是異性的年紀、美貌、性格和家教。基本上不會考慮這個女的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年薪多少。
這種認知很容易扳回來。
因為女人的這些物質條件,不會歸男人所有啊。
男人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有多少就是多少,這些條件結婚後,女人是有支配權的。
女人則不然,她賺到了是她的,她家也可能是她的,她開的卻是前任的,她吃的卻是男朋友的,她的條件既打折扣又有摻假。結婚後呢,她的還是她的,我的還是她的;離婚後,她的依舊是她的,我的也成了她的。
請問一下,我是娶個性格好的我能壓過她一頭年輕女子,還是娶一個條件好的壓我一頭的強勢女子呢?
既然能年薪百萬,換位思考應該很簡單吧?
條件誤區是什麼?我覺得有兩種。
一,太把自己的條件當條件,卻沒注意到優秀男人其實是不需要女人的物質條件的。
身為一個男人,如果我的條件都這麼好了,我憑什麼娶一個有條件卻夕陽西下的女子?我都年薪三百萬了,娶一個年薪百萬的大齡剩女的意義在哪?我缺的是家,要的是繁衍後代,我缺秘書還是祖宗呢?
二,把條件數據化、具體化,就會被條件絆倒,甚至會被條件騙到。
比如26歲到32歲,年薪三十萬,170左右就行,有車有房,大專學曆。
這些條件單拿出來一個,沒一個過分的。可你把這些條件組合起來,你都不用刷彆人,彆人就已經在心裡刷下你了。
像“有責任心,有愛心,會幫父母做家務,有過捐款記錄,不喝酒,和前任沒聯係,沒有前科,有過創業經驗……”這些可以貼近幸福的條件細節,你是完美避開。
偏偏“年薪多少,什麼車子,房子多少平”這種可以造假的數據,你一個不落。
你知道搜狗可以搜索知識,可你見過搜狗可以搜你喜歡的單身狗嗎?
為何像“26歲到32歲,年薪三十萬,170左右就行,有車有房,大專學曆。”是條件誤區呢?
我不想說的太細,更不想說的太社會。
如果這些條件我都符合,我也不會選你。
其一,用這種方式去細化異性本身就說明你短視。
其二,能提出這種精確的條件的,說明你也不會信什麼愛情,以後怕是也不會守什麼婦道。
關鍵是其三,我怕娶了你之後,你會遇到32歲,年薪百萬,有車有房,176的211高材生,懂我意思吧?
你想嫁的不是人,是可以拉進去的麵子,過的虛榮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