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我們知道“媚女”是討好女人的意思,“媚男”是討好男人的意思。關鍵是,這種討好帶著“吹捧跪舔”的含義。
因為我不如你,所以需要用跪舔的方式來靠近你這個被舔的對象。
這麼一對比,“崇洋媚外”的惡心勁不就出來了嗎?
不過有沒有人想過“崇洋媚外”的本質是什麼?
答案是自卑。
這種自卑很寬泛,條件貧瘠的是家境自卑,文化貧瘠的是文化自卑,思想奴性的認知自卑,缺愛缺高的是外貌自卑。
雖然真話不好聽,不過希望讀者不要對號入座。
把自己“崇洋媚外”的心態推卸過祖國,這不是傻逼是什麼?
任何國家在任何時期,不管多好的製度都會有一段時期內鞭長莫及。這和熬湯是一個道理,不經曆繁瑣的過程和等待,這麼可能放到鍋裡就能美味?
我們在最窮最苦的時候,依然把當時科技最強的國家打服了,你不驕傲你不自豪就罷了,為何因為國家沒給你孩子“買奶粉”,你就覺得祖國不配你愛了?
我們會因為祖國的強大而更有安全感,可難道我們不該對祖國凝聚歸屬感嗎?
這和夫妻的關係不就是一樣的嗎?
國為夫,我為妻。
國給我安全感,我對國有歸屬感。
妻在人前人後說自己丈夫窩囊,丈夫隻會被人看不起,妻也會被人看輕。
我說祖國這不是那不是,祖國隻會被他國看不起,我到了彆的國家,人家也不會看上我。
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覺得自卑不是什麼大錯,可你不能把你的自卑推卸給彆人。
你看有些孩子,看到彆人父親接送用轎車,看到自己爸爸用電動車接他就惱羞成怒。這不就是把自卑情緒推卸到彆人身上嗎?
孩子開始有這種“自卑”是他人生路上長出“自尊”的一個過程,不過這種“自卑”疏導好了就是“自強”,引導壞了就是“自賤”。
“崇洋”也不是全沒好處,你要是覺得彆人的好,那你去學啊,你去鑽研啊,你去超越啊。
可你去“媚外”乾嘛?
你吹捧外族、抨擊祖國能讓彆人看得起你嗎?
還是說能讓你“丈夫”更愛你、更倚重你?
或者說這能讓彆人覺得你睿智無雙、與眾不同?
亦或者是能讓彆人以後看得起你的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