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如果隻有好人,那就是沒有痛苦的天堂了;如果隻有壞人,那就是完全沒有溫情的地獄了。
人間之所以是人間,大抵是因為人間既有天使,也有惡魔。兩者相存相伴,且能相互轉化。
我們活在地獄還是天堂,其實不取決於我們在“什麼位置”,而取決於我們的心在“什麼地方”。
這種哲理,是書裡就能找到的心靈雞湯。它能吹開籠罩世界的迷霧,卻不能揭開人間的麵紗。所以它讓我靈光一閃後陷入左右為難的迷茫中。
人間有什麼?有真情在嗎?
可痛苦明顯更多啊。
那為何不管富的還是貧的,都是苦難更多一點呢?這是不是說明人間有什麼公式或者法則呢?
人間應該有三個認知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看”,就是開頭的那段“廢話”。
你看這人間,好的平淡,壞的跋扈;貧的安分,富的張揚;好話難聽,甜言誤人;善惡參半,世事無常……
我們不能把世界想的太美好,因為能傷害你的都是你曾以為的美好;我們不能把人間想的太邪惡,因為你以為的邪惡可能有他的美好。
透過“看”人間百態,你才能進入第二個認知——
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善也好,惡也罷,它背後的本質都有“愛”。
幺娘把五花肉藏在裡間,不是因為她嫌棄我,而是因為她太愛自己的子女。
奶奶總把吃的偷偷藏給我,不是因為她不愛其他孫子孫女,而是她覺得我比他們更需要關愛。
媽媽心疼妹妹,不是因為她不喜歡我,而是因為妹妹小,她更需要保護。
兄弟之所以反水害我,不是他對我沒感情,而是因為他太愛自己。
人自私,不就是太愛自己嗎?
我們是有愛,可我們能無私的對待每個人嗎?
所以你發現沒?很多痛苦,都是我們對“愛”的認知有偏差。
我愛你,所以你就該愛我嗎?
你對我好,我就該信任你嗎?
你對她好,她就不能騙你嗎?
“愛”就是發出去的信號,“痛苦”隻是沒有得到預期效果的ifi。
我愛我妹妹,也愛我母親,兩者也有強弱之分。不過我能感受到她們愛我,所以我有了幸福。
我愛我堂弟,也愛我幺娘,我對兩者發出的信號都不強。可他們好像並沒有給我回應啊,也就是說他們好像不喜歡我啊,你說痛苦不?
那愛情,不就是意外鏈接的ifi信號嗎?
有了這種認知,所以你發現沒,痛苦像不像是屢遭屏蔽的信號呢?
聽說阿貓不喜歡我,阿狗討厭我,可我不認識阿貓阿狗啊,我怎麼會痛苦呢?我認識阿貓阿狗,甚至說我喜歡阿貓阿狗,這時候他們的ifi才可能帶給我情緒啊。
所以說,我們的痛苦是不是對“愛”的感知呢?
那第三個階段是什麼呢?就是感知啊。
感知感,感恩,感受之意。知,知道,知心之意。
這裡的感知,既有接受信號的能力,也有發出信號的能力。
因為過於繁瑣,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