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帥哥美女”不等於愛情,愛你的且你愛的“帥哥美女”才是愛情。
“帥哥美女”代代更新,縱使再美也會老去,你若隻追求皮囊,這輩子都不可能得到真愛。你愛的“帥哥美女”不愛你,那就不是什麼狗屁愛情;你得到了某個“帥哥美女”後一看到彆的“帥哥美女”就會見異思遷、喜新厭舊,那你就是不配提愛情。
愛異性是忠誠於人的繁衍基因,愛上某個異性且善始善終愛惜她,那才是高於“物種”的人性。
同樣的道理。
“物質財富”可以讓人輕鬆快樂,卻不能讓人幸福。
“物資財富”是無底洞,百萬之上有千萬,千萬之上有過億……你若想通過“物質財富”讓自己幸福,這就好比你想通過喝酒讓自己快樂是一個道理——剛喝的時輕鬆快樂,喝多了會亢奮,喝嗨了就癲狂,喝高了,要麼就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要麼醒後會陷入更深的空虛、寂寞和痛苦。
“物資財富”確實是搭建幸福生活的基礎,可它不是幸福。
如果我積攢的“物質財富”不能落實到“愛”的基礎上,那我過的就不是生活,又何談幸福?
如果得到了一定的“物質財富”,就貶低輕視“物質財富”不如我的人,那我隻是“物資財富”的標簽,又談何幸福?
如果一看到“物質財富”高於我的人就畢恭屈膝,那就是“物質財富”的牽線傀儡,談何幸福?
明明有了一定“物質財富”,還一直一直追求“物質財富”,我又怎麼感受的到幸福?隻能感受到性吧?
說到底,物質有形卻無限,幸福無形還得靠人感知。
想靠追求物質來達到幸福,那是南轅北轍的。
我不知道“拜金女”、“撈女”會不會站出來反駁,但我知道一點,這類人是不大可能靜下心看書的,所以看到我文章的可能性不大,看了也看不進去我這種人的這種文章。
她們剛開始追求物質都是快樂的,不過最終都會歸於不幸,這絕不是信口雌黃,而是客觀事實。
當你“感知愛”的方式和“追求愛”的方式南轅北轍,幸福就成了少數性的偶然,不幸就是大概率的必然。
父親吃孩子吃剩的西瓜皮,這是愛。
口口聲聲說喜歡吃魚頭的母親,卻躲在廚房偷偷舔食魚刺,這是愛。
奶奶小心翼翼的塞給我一把糖,這是愛。
我們津津樂道於“你站在這,我去給你買橘子”的梗,卻沒人意識到這種細節也是作者感知到的父愛。
……
多翻翻書籍,你會發現很多作者的“感知”到的“愛”,也就是感人的瞬間,它們不僅笨拙,而且恰恰和物質無關。
物質是豐富幸福生活的基礎,絕不是豐富愛情的基礎。它能點綴愛情好讓人感知幸福,卻不能刻意追求幸福來裝飾愛情。
愛是小心翼翼的珍藏、笨拙木納的愛惜。既然是關愛珍惜,肯定是會表現出占有和保護意識的,所以渣男和海王的愛是虛假的。隻有那些本身沒什麼保證、還想不負責任的人才又是送禮又是說好話的,這和無良商家接項目不就是一個道理嗎?
若一個人的情話、套路張嘴就來,難道不應該小心警惕嗎?
若感知幸福是“今天買這個、明天送那個、節日520、生日1314”這種儀式感,你能堅持為我付出多久?或者說,當我“接受你愛惜”的同時還兼顧著彆人的追求,請問你該不該失望?你該不該痛苦?
你說著情話、用著套路、送著禮物,這些東西是愛嗎?如果你給的物質沒彆人多就證明你不夠愛我嗎?如果你給的物質比彆人多就證明你最愛我嗎?物質是愛嗎?物質背後的用心才是吧?
我能說你是因為你條件不夠才用套路來湊嗎?
我享受著你的付出,接受你的物質,這就算是“感知”到愛了嗎?我趁著年輕一次又一次是吃著碗裡看著鍋裡,請問對的人會不會離去?優秀的人會不會不靠近,原本想認真待我的人有沒有可能變成玩玩而已?
我以為追求物質就是在追求幸福,事實上,光追求物質是在遠離幸福。
當我再老一些,再醜一些,再病態一些,誰還願意和我“幸福”?誰還能給我“幸福”?除了曾經接受過的“禮物”,有誰願意在我生病後悉心照料、溫柔陪伴呢?
老無所依的不幸,病無所靠的淒涼,是不是怪我當年能吃軟飯而不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