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微劍勢也是出劍。
所以,方塵轉身的刹那,雙手並持寒貂,眼前那位摘星樓的第二白,在年輕劍客眼中一如紫鐵木。
青山小師叔落劍。
將欲劈木。
中三境的修行,從來都是各修其道,各登其樓。
槍修走槍道,劍修登劍樓。
摘星樓的體術神通修行,最終所向同樣也是為了入道,上三境亦是登樓。
登那座號稱頂跨星河,星辰入掌的摘星之樓。
樓有九重。
三重即是一境。
跨入第八境的白休已然登上了七層摘星樓,一隻腳跨入了九境門檻。
所以,那雙以摘星樓秘法從小淬煉的雙手,其上星光遠甚同境武修。
白什轉身之時,掌上星辰凝聚成一雙手套,完全貼合手掌。
於是雙爪伴隨著星光下落。
與方塵斬下的寒貂相接。
雙爪如鉗,分彆按在寒貂劍器兩側。
入微的劍術境界,不僅賦予方塵的是出劍時的細微掌控,還使得其更明白如何運轉劍元劍氣,使得落劍更為有力。
寒貂斬落本如一顆滿是寒芒的劍星。
但摘星爪恰好摘星,所以那顆寒星將白什雙手壓下足足三寸,隨後堪堪停在白什額前。
摘星樓第二白冷冷一笑。
雙手在掌中劍器之上一拍,隨後伴隨著劍吟後撤而出。
摘星樓的秘術神通,雖然是以雙手功法為主,但同樣也是一套可以修煉全身的秘術。
白什開始在方塵四周遊掠。
如一隻伺機而動的獵豹。
方塵握劍,深吸一口寒氣。
劍修的特點在十八般兵器中向來有著靈巧二字,但在與不仗兵器的摘星樓武修對抗中,這一特點偏偏成為了缺點。
握劍之人哪怕與劍器再如何契合,即便如臂指使,也不敵完全依靠自身的體術之修更為靈巧。
所以,青山小師叔不欲纏鬥,而是準備一劍敗敵。
寒貂劍身下沉。
陳劍聲的那一劍天上人間生生擠到天下劍八的位置後,原本的劍七霜寒成為了劍六,而劍六銜燭則有降成了劍五。
但無人質疑劍九中任何一劍的威力。
所以,方塵渾身劍元幾乎是伴隨著劍器揚起的刹那一齊波動。
銜燭上撩。
如龍銜燭。
鵲橋之上恍惚之中出現了一方龍影。
四周密密麻麻的劍氣自方塵體內和劍器之上一齊湧出,覆蓋了整座鵲橋。
接天河寬廣延綿河道不斷炸響,那些劍氣逸散之間,在鵲橋四周斬起接天水柱。
整座鵲橋光華不再。
茫茫多的劍氣遮掩了月華,斬碎了玉石的晶瑩。
劍起。
水光之間,天河一色。
有一雙依舊璀璨的雙手當空按壓而來。
摘星樓能夠自創摘星一道,並發展成為與青山齊名的上宗,不可否認這方秘術當真有神鬼莫測的威能。
據傳,當年第一個修成此道的那位摘星老祖,抬手可舉明月,落掌可攜星辰。
僅一雙手,便可抹去這泱泱星空。
第八境的白什顯然沒有此等實力。
但那雙瑩白光芒在劍氣之中穿行,不見絲毫變色的雙手,當空落下之時,卻有遮天蔽日之相。
掌中唯有兩顆半虛半實星辰。
這一招便是摘星樓體術之中最擅攻伐的摘星手。
抬手為推,落手為按。
摘星手欲要按下天下劍五。
於是,劍與星辰當空相交。
四周星光幻滅,劍氣四散。
接天河內響起沉悶聲響。
玉石鵲橋上大夏設立的護持陣法隱隱勃發。
橋上劍氣與星光交彙之地,一切開始壓抑。
旋即轟然炸開。
一股凜冽氣浪四散而去。
鵲橋之上閃爍起密密麻麻的陣紋。
接天河內橋邊河水儘數炸開,露出一長段漆黑的河床。
水上紅蓮大半化作塵埃,一小部分碎成花屑緩緩落下。
柳劍雲和白廬一齊抬手,替身後弟子擋住氣浪。
所有人紛紛凝眉看向鵲橋之上。
有兩人相對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