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
足足三年的苦修,方塵終於有了與佛子和道子,這等天驕並列的資格。
雖然剛剛踏足九境的方塵也知曉,以徐無和心燭兩人,隱隱壓製不住體內道韻,將要踏足山巔的修行境界,在修行這條路上仍是比自己走得長遠的多,但踏入了九境這處關隘,終究是有了相提並論的資格。
三人沿著神都中心的寬大石道,緩緩走向城南。
大夏而今的這座皇城,大體遵循舊製,皇族所在的皇宮大殿,居於神都正中央稍偏北處。
因為一城即一道的遼闊地界,所以皇宮之外的神都其餘方向,都在大夏朝堂規劃之下,被修設為不同用途的地域。
其中神都南部,最負盛名卻又人跡罕至的,便是那座第一任開國皇帝設立的故陵。
故陵即是皇陵。
與人族天下其餘那些逝去的皇朝不同,因為大夏開國皇帝的至高修為,所以大夏神都南邊的這處皇陵,據傳是開國皇帝臨終之時,親手單獨開辟而出的一方空間。
而為了銘記自己的赫赫戰功,開國皇帝當初入皇陵之時,最先葬下的不是這位偉大君王的屍身,而是那些在大夏征伐之中,被這位武道帝皇斬於馬下的,聲名赫赫的人族天下大能。
開國皇帝自然也斬殺過冥海以北的妖族至尊,但依其豪言,妖族那座天下,注定要臣服於大夏皇朝。
那些飛禽走獸,哪怕踏入了修行一途,也沒有與人族並列的資格,更沒有葬入神都的可能。
所以,伴隨著曆代大夏皇帝的入葬,皇陵之中作為戰利品一齊入土的,還有人族天下許多至尊之上,與大夏意誌背道而馳的強者。
在方塵訝然的神色中,道子領著青山小師叔和佛子,走向了那座神都幾乎是最南邊的雄偉山嶽。
白山。
因為山中那些帝皇遺骸的修為氣機,這座掩埋皇陵的山脈,其上並無絲毫草木,白山之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一條寬逾九丈的白玉階梯,通向山巔之上的那座祭壇。
道子與佛子和方塵對視一眼,隨後帶著兩人走上階梯。
“大夏開國的那位偉大君王,在一統人族天下的過程中,誅殺了許多與其意誌相左的大人物。
其中聲名還有實力最盛的一位,當屬六千多年前那位自號人皇的強大修行者,蘇桑。”
踏足白玉階梯的第一步,道子回頭打量一眼寂靜的皇陵四周,隨後朝著方塵沉聲說道。
“人族天下的修行推演至今,山巔、生滅、至尊已然是極難跨足的三境,而那位大夏皇朝記載的開國帝皇,還有這位人皇蘇桑,武道境界卻是還在至尊之上,是為聖。”
道子低著頭一步步走向山巔,每一步都出得極慢,似是在思索著如何講清楚,那兩位人族天下堪稱至高的前輩的故事。
“萬載以前,大唐覆滅於人族天下的內亂之後,這座天下幾乎是經曆了一段戰火紛飛,群雄割據的亂世,而這場亂世,足足延綿席卷了三千年的曆史。
而三千年之後,大夏的開國帝皇以及蘇桑在同一年內出生,又同樣在短短百載之中,踏足人族天下修行的巔峰,以至尊境攜大勢而起,一整人族天下的亂世,建立起了兩個以江河為界,分而對望的政權。
夏與楚,在這座天下對立存在了數百載。按照道宗對那段過往的記錄,那位蘇桑與大夏的開國帝皇不同,不僅僅武道天賦驚人,在治國安民這一方麵,同樣有著經世雄才。
所以,當年的人族天下,蘇桑要遠比大夏的開國帝皇更得人心,人族天下的大多數普通民眾,其實心底都將蘇桑看作了,將要一統人族天下的帝皇,而大楚那些強大修行者,更是直接稱呼蘇桑為人皇。
人皇二字,從來不僅僅是奪得天下便可獲得的稱謂。或許也正因此,在蘇桑和大夏開國皇帝,紛紛踏破人族天下修行的桎梏,將境界推入至尊之上後,這兩位聖人迎來了一場決戰。
楚與夏兩個政權的彼此對峙,也在這場決戰之中落下了帷幕。”
三人雖然腳步極慢,但九境的強大修為,仍是使得那座雄偉白山之上的階梯,以一種疾速掠向身後,在道子說出最後一句話時,方塵三人恰好落足於白山之上的寬廣祭台。
雖然視線一直注視著前方,但方塵心底一直在思索道子所言,萬載之前的曆史,青山雖然也有記載,但拙峰之上三個月的修行中,年輕劍客卻並未花費太多心神,用以閱讀這些秘傳古史。
但蘇桑與那位開國帝皇的廝殺結果,大夏延綿數千載的國祚無疑已經闡明,所謂人皇終究是沒能成為天下之皇。
“聖人之威,其下修行者無法眼觀耳望,所以太祖皇帝與蘇桑的廝殺過程,即便是大夏皇朝的記載,也是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