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
劍影懸停,遮天蔽日。
在張寧抬頭的同時,負手而立的青山小師叔微微一歎,於是體內更多武元和道韻傾瀉而出,化作不斷上浮的劍氣。
因為白虎殺道的加持,原本呈現透明狀的劍氣,此刻已然變得一片赤紅。
密密麻麻的劍氣儘數懸在當空,將晨光初生的大地染成一片赤紅,紅芒之下,劍氣所向,儘是張寧。
這一劍,名喚天上。
陳劍聲臨終前的哪一劍天上人間,雖然在劍九當中被劃為一劍,但實則是由兩劍組成。
萬千劍氣發體淩空,劍落如雨為天上。
遍地劍氣凝形成龍,百步殺敵為人間。
天上與人間兩劍,後者雖然殺伐意氣更甚,但實則因為立道根本,乃是陳劍聲在劍道一途返璞歸真後,修行的最基礎的劍氣禦使之法,對於悟劍者而言,此劍的修行其實並不算難。
反而是人間之前的天上,因為這一劍乃是陳劍聲在當年聞名天下,意氣最盛時所悟,所以劍氣懸空不僅看起來聲勢浩大,其間更是摻雜著陳劍聲劍道修行的所有本源。
四塔不可。
也正因此,大夏蓮會之中的那場廝殺,方塵在陳劍聲遺留劍氣相助之下,悟得劍八之後,雖是用出了萬千劍氣凝劍的人間手法,卻並無能力喚出天上的萬劍叢生。
直至大夏皇陵的機緣,以及老峰主指點的這段時間的修行過後,體內劍樓隱有所感,已然凝成三分道韻的年輕劍客,這才有能力使出那一式至親遺留的劍招。
陳劍聲離世之後,天上一劍第一次問世。
那些層層交疊的赤紅劍氣,隨著方塵體內道韻的鼓蕩,整齊地顫動著散發著一股莫名的氣機,喚出這些劍氣的年輕劍客,隻覺得心頭所向,萬般皆為劍。
這一劍,自天上向人間,從過往而來。
“道友,我等來到劉家村子隻為尋物,並無心傷人,機緣二字全憑氣運,劉家村子的人發現不了寶物,是他們氣運不足,我等找到了這等寶物,也隻算是機緣擇主,這等事情在江湖修行者中應當是屢見不鮮吧。
向以正道自居,宗內子弟皆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英豪,想來應當也瞧不上我等這點微薄機緣,當然若是道友看上了,張寧二話不說,拱手相讓便是。”
天上劍氣已然遮掩了百丈範圍,甚至還在不斷擴張,被這等縝密劍氣鎖定,張寧自知難以逃離,於是心頭反而鎮定幾分。
張寧一手緊握道器長刀,一手按住身側的石雕,石雕心口所在,瑩瑩光澤浸散之下,竟是逐漸龜裂,露出其中的一抹玉色。
劍氣之下,仍舊背負著雙手的青山小師叔,抬頭淡淡地瞥了一眼已然簇擁在一起的張寧三人,並未言語,隨後將視線移向身前,看向那柄如若遊魚於水般,在身側遊離的沉淵。
青山的四柄至高劍器,本就各有所長,隻是除開缺月以外,其餘連同沉淵在內的三柄都需要大道催動,才可以爆發出此等至高劍器的威能。
從承劍握住沉淵之後,這一柄在劍嶺塵封已久的劍器,幾乎是伴隨著方塵的每一步修行,劍與劍主,早已同心。
但沉淵的真正劍意,在青山小師叔領悟劍道道韻之前,都從未真正施展開來,直至這一次的出劍,年輕劍客才真正感知到了,這等劍器擁有的強橫底蘊。
方塵伸出手去,握住沉淵的劍柄,隨後將視線投向那座心口石塊將欲化作飛灰的石雕,以及石雕之後的三位散修。
“接下此劍,便生。”
隨後平舉劍器,輕聲說道。
石雕的後方,張寧壓抑住眼中因為看見那抹玉色的激動,隨後一臉慎重地看向漫天劍氣。
以青山劍修的高傲,張寧並不懷疑方塵所說言語的真假,這些密密麻麻的劍氣,看起來聲勢浩大,接下來極難,但若是自己真的接下這一招,那麼眼前這位九境的青山弟子,大抵也會真的放自己一行人離開。
於是,張寧鬆開左手,任而石雕與玉符繼續相融,隨即轉頭看向身側的石七以及另一位八境修行者。
“稍後劍氣砸落,你二人護持四周,我負責抵禦上空,這些劍氣看起來聲勢浩大,但九境的修行者,哪有心力真的完美掌控住這等龐雜的劍氣,哪怕他是青山弟子,也一樣不可能。
依我看,這小子估計是想在這些村民勉強裝裝高人,掌控如此劍氣,讓他那位師尊來還差不多,他還差得遠。稍後我們擋住劍氣之後,也不用與之糾纏,帶著石雕中的東西離開便是,既然這小子說出了大話,那麼他那位境界不詳的師尊,大概也不會再出手對付我等。
二位,生死隻是這一擊,還望爾等儘力,事成之後,本座便帶你們前去拜訪此事身後之人,往後山巔生滅,榮華富貴,再不是癡人說夢。”
因為鬢發遮掩了部分麵容,張寧在方塵無法窺見表情的刹那,眼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幾分譏諷。
張寧也是九境,而且手握道器,掌握一定道韻的他,並不是那些江湖中戰力低下,被人族天下那些天驕隨意逆伐的九境,所以他很明白九境修行者,對道韻以及劍氣應該具有的掌控程度。
張寧並不否認,在經曆上宗傳承教導之後,掌握了強橫道法元訣的上宗弟子,在同境界的實力要比散修更強,但這個強再強也有一定限度。
這些年的江湖遊曆中,雖然上宗弟子露麵極少,但並不是從未出現過,半載以前的中域一行中,張寧曾意外見到了中域上宗摘星樓的首徒,那位白衣白發的年輕後輩,抬手星光繚繞,僅是一拳便誅殺了一位九境的江湖散修。
張寧在親眼窺見如此震撼一幕後,曾無數次推敲過這場廝殺,若是自己直麵那位白發上宗弟子的一拳,該是如此抵擋。
張寧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若自己真的處於那雙肉拳之前,底牌儘出的情況下,雖然不可避免的會身受重傷,但卻是很有可能成功逃離,留的一條性命。
這並非自負,而是山巔之下,大道未成的弊端,道韻雖然殺力不弱,但較之真正的大道,對修行者的增幅還是極為不足,九境三層之說,除非真的是處於兩個不同層次,否則同層次的交手,其實大多易分勝負,難分生死。
畢竟,道韻都是初成的情況下,逃離並不算難。
張寧收回目光,再次深深地打量了一眼方塵,這位九境的青山劍修,雖然看起來有些自大,但能夠憑借己身道韻武元,牽引出如此繁多的劍氣,卻是足以證明其天資不俗,擁有自大的本錢。
這也是為何張寧願意給身旁兩位附庸好處的原因,與這等天驕廝殺,生死隻是一瞬,若是不把握住時機,恐怕活下來的那一縷機會,便再難抓住。
至於自己身後的那股勢力,張寧以眼底餘光,稍稍看了一眼身側的石七和另一位八境武修,隨後心頭再次嗤笑幾聲。
許諾這種事情,對那些聞名天下的大勢力修行者而言,還有幾分約束力,但對於自己這等刀尖舔血的散修,卻是屁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