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龍對視。
仍舊單手斜握沉淵的方塵,見得如此攻守之勢,卻並未急著出招。
按照方家遺孤與眾生樓身份上的絕對對立,夜幕對方塵的出手,絕不會僅此一次。
所以,在每一次與夜幕殺星的交手中,找尋到夜幕的弱點,從而針對性的對其出劍,無疑是方塵這一場廝殺的目標,也是為日後見麵的鋪墊和積累。
那一尊盤亙已久的黑龍,其間眉目如若星辰,熠熠生輝,牢牢關注著夜幕支辰的陣勢變化。
青山卷宗之中對於夜幕的記載,有著兩句讓方塵頗為警惕,並一直牢記在心的話語。
采百家之長,合上下之術,凝而成型,聚而為陣。
夜幕擅殺,擅合殺,一為一,十為一,百為一,萬般聚一則可顛道而覆敵。
大夏這一座自馬背上殺出的皇朝,雖不是曆朝曆代都有如若開國太祖一般的聖人帝皇,但這等武道皇朝,卻絕不乏將修行法層層剖析推進的宗師人物。
夜幕浩如煙海的修行法,來自於大夏數千載的積累,而這些星辰之間的聚陣凝形之法,則源於大夏延綿國祚之中,誕生的那些武道宗師的推演。
這是一門真正的,將低境界修行者氣意神完全貫通,從而打破境界桎梏,以人數堆積越境殺道的手段。
聚道成一,可顛覆大道壓製而滅敵。
這也是為何,作為夜幕核心的主星和輔星雖然數量不多,但卻能夠將夜色覆蓋整座天下的緣故。
悟道入山巔難,但登樓破九境,對於有著一座皇朝底蘊支撐的夜幕修行者而言,卻絲毫不難。
有著龐多的九境支辰作為支撐,夜幕的凝陣聚道之法,完全足以彌補境界上的劣勢。
單一的夜幕支辰,多是踏足九境已久,道韻累積將近九境第二層的人物,但當那道莫名陣勢凝為蟒雀,傲立黑龍之前時,九位夜幕支辰牽連在一起的氣機,竟是隱隱比肩蓮會中大肆出手的佛子。
九境第三層。
仍以劍氣擁簇身側的青山小師叔,在仔仔細細觀摩過蟒雀成型之後,不著痕跡地微微點了點頭。
夜幕的聚勢之法,應當與雲夢大澤的四象陣類似,乃是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為陣腳,聚力中宮,將精氣神彼此交彙,從而融合武元與道韻,因勢利導形成的合一陣法。
如此陣法,因為夜幕星辰本身的修行強悍,陣勢交疊後自然算得上無匹二字。
但大凡合一陣法,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作為陣基的修行者,成陣後彼此心意交通,可以隨意調集陣勢威力,自然強橫。
但合陣之前,這些分立的陣基較之合陣之後,卻是弱小了不止一籌。
或許將近九境第二層的夜幕支辰,在人族天下的九境修行者中,已然算得上最強大的一批,所以夜幕大多數執行任務的時候,合陣圍殺之前,每一位九境支辰單獨廝殺,都不會落入下風,更不會被敵人斬殺。
哪怕對手是那些上宗的首徒,單獨一位夜幕支辰雖然難以與之匹敵,但也不會敗落的太過輕易。
九境之中,踏足第二層,已然算是少數,也是強大。
但那位青山的小師叔,此刻的實力,卻偏偏已然不是夜幕卷宗所載的第二層。
堪比佛子與道子的實力,使得方塵此刻徹底掌握了破陣的主動權。
夜幕的合陣之法,最佳的破陣方法自然是在陣勢成型之前,便先行斬去一些陣基。
或許這一點,對人族天下大多九境修行者而言,都難以辦到,但那位手執沉淵的年輕劍客,卻偏偏不在此列。
行字秘技的鬼魅速度,使得方塵可以在刹那暴起之間,抹除掉一部分支辰。
雖然夜幕合陣之法的強橫,使得哪怕原本居於正西方的三位支辰亡去,剩下的九位支辰仍舊在方塵身前彙合凝形蟒雀。
但黑龍熠熠雙眼之中明滅可見,那一隻通體呈現墨色與玄黃交疊的蟒雀之上,有一部分明顯極為虛幻。
四方陣基,缺一,自然便要折損陣法大半威能。
念及此處,原本是以一敵九的方塵,雖是處於眾多支辰之前,卻是不由得淡淡一笑。
佛子與道子的九境尊位,自此刻起,有人接過了席位。
沉淵抬起。
那隻盤亙已久的黑龍隨之昂首,向著蟒雀吐出獠牙。
蟒雀逐龍?
爬地螻蟻耳,安能與龍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