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3塵埃!
及人之禮——顧名思義,取“推己及人”之意。
意思就是說,小孩子長大了,為人處世要學會多從彆人的角度思考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時的少年們,自主意識極強,必須要有正確的引導,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性格上的塑形。
畢竟青少年才是未來、才是希望。
福地洞天每年舉辦盛大的“及人禮”慶典,目的便是為了弘揚、警示、傳承。
而今年,瀟湘正好年滿十六歲,得以參加及人禮。
沈岩和許安寧才十五歲,隻有坐在觀禮席上觀禮的資格。
朱執事和榮執事在兩側司禮台的位置,各自站定。
此時微風和煦,日頭正好。
隻見兩位執事打開榣木丹冊,同時高聲唱道“奉尊者諭——啟禮!”
樂聲停止,男女及禮者紛紛站直,雙手拱握,橫在胸前。
兩位執事同聲高喝。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這時大長老橡木長杖往地上一頓。
隻見及男禮者上方憑空出現一件件素衣青衫,女及禮者上方憑空出現一件件白褂雅裙。
每個人頭頂剛好對應一件。
然後就看見這些及禮者身上穿的那些花花綠綠的外衣全部自動剝離,隻剩下身上穿的內襯。
素衣青衫降下,罩在男及禮者身上。
白褂雅裙飄落,覆在女及禮者體外。
及禮者穿戴著新換上的素衣雅裙,向著高台上的宗老、宗門宗主、各族族長以及自家長輩躬身一拜,長稽到地。
兩位執事繼續同聲高喝。
“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大長老後退一步,站回到宗老隊列裡。
二長老走向前來,手上托著一枚玄青大印,正是玄台。
玄台飛離二長老的手心,停在半空中,其上山河拱衛、日月分立,散發出耀眼光輝。
隻見一枚枚青玉發簪在及禮者頭頂出現。
而後,女及禮者的頭發自動挽起,青玉發簪正好簪住。
由於台下的男及禮者多是短發,發簪無處“下手”,隻好飄在這些及禮者的腦袋上。使得本來莊重嚴肅的場麵,稍微有些滑稽。
及禮者朝著閱禮台再拜。
二長老收回玄台,緩步退下。
朱執事和榮執事繼續賣力高喝。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三長老聞言,走向前來。
她從袖子裡掏出一隻綠玉長笛。
隻見這笛子綠瑩瑩的,似有生命一般,十分好看。
三長老嘴裡輕微吐出一個詞“盈澤。”
綠玉長笛聽到三長老的呼喚,竟似真的活過來一般,飛向高空。
氣流穿過笛孔,自動發出醉人的樂曲聲。
在樂聲中,一件件毓冕和鳳冠分彆出現在男女及禮者頭頂。
青玉簪劃向一邊,毓冕落在男及禮者頭上,玉簪簪了上去。
女及禮者頭上,青玉簪也飛起,鳳冠落下,玉簪再度簪上。
及禮者各自正了正冠冕,第三次向著閱禮台拜去。
這時一眾人從閱禮台位置魚貫而出,走向台下的及禮者。
這些人正是及禮者的父母或長輩。
他們秩序井然,各自在自己的晚輩身前站定。
司禮台上,朱執事和榮執事又一次高聲大喝。
“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聞言後,這次三長老卻未退下,綠玉長笛淩空劃了個小圓圈。
隻見及禮者身邊,同時出現了長笛劃過大小的圓圈痕跡。
然後一隻榣木托盤憑空出現,托盤上麵擺放著一大三小四尊白玉爵。
玉爵內盛放著玉液瓊漿,散發出一股股誘人的香氣。
香氣遠遠散發出去,連坐在觀禮台上的眾人也聞到了,一時垂涎欲滴,眯著眼睛,支起鼻子使勁嗅著。
及禮者取下四尊之中最大的一尊美酒,恭敬地遞給身前站著的父母長輩。
許安寧注意到,此時站在瀟湘身前的是一位麵白無須的中年人,想來應該是瀟湘的父親。
長輩們接過玉爵,一飲而儘。
將玉爵遞還給及禮者,長輩們紛紛起身走回閱禮台。
兩位執事也不著急,等所有及禮者的長輩都走回閱禮台後,又有一眾年輕的男女從閱禮台走了下來,也各自站在及禮者身前。
等眾人站定,兩位執事又高聲唱禮。
“旨酒既清。嘉薦稟時。始加元服。兄弟具來。孝友時格。永乃保之。”
聽兩位執事的唱詞,及禮者身前的年輕人,應該是他們各自的兄弟姊妹或者朋友。
及禮者取下小尊玉爵,遞了過去。
年輕男女們接過玉尊,一飲而儘,然後遞還玉尊,走回了閱禮台。
朱執事和榮執事等眾人走回去後,接著高呼。
“旨酒既清。嘉薦伊脯。乃申爾服。禮儀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
聞言後,及禮者又取出小尊玉爵,將爵中酒,一半灑向高天,一半灑向大地。
兩位執事長出口氣,終於快結束了,還好沒出什麼亂子。
兩人繼續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