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寫網文!
其實,也怨不得琳恩激動。
主要是這次聚會,確實有點太高端了。
本年度的暢銷書作家大部分來了不說,就連往年的暢銷書作家也來了不少。
甚至於,王漸還看到了幾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當然,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諾貝爾文學獎更傾向於西方文學。
所以,獲得這個獎項的西方作家,也很有那麼幾個。
但,這也足夠顯示出《紐約時報》對這次聚會的重視了。
王漸舉著酒杯,也和彆人一樣,開始四處交際。
“對了,你們認為今年哪部作品能拿到普利策獎?”一些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家討論著。
其中一個年輕作家,還抬頭,看向王漸。
“嗬嗬。”王漸轉身,退出群聊。
然後,他又來到另一群人身邊。
“雨果獎”、“龔古爾獎”、“曼布克獎”…
好吧,虛擬類題材的小說,在這個時代,確實小眾。
更不用說,作為其分支的奇幻類文學了。
王漸此刻終於知道喬治?馬丁、羅伯特?喬丹等人,為什麼不來參加晚宴了。
好在,《紐約時報》的副總編及時敲響酒杯,提醒眾人,將要發言。
“今天,我們邀請了許多著名作家。你們的文字,打動了數以萬計的讀者。”
副總編停頓一下,等著眾人鼓掌完畢。
然後,接著說道“而我們也想借此機會宣布,有一位偉大的作家,將與《紐約時報》展開合作。
“他的新小說《綠裡奇跡》,將在報紙上進行連載。”
“下麵,有請當代恐怖懸疑大師,斯蒂芬?金!”
現場的作家們,先是一陣安靜,接著馬上掌聲一片。
而王漸,則心頭微動。
又有行業巨頭,準備試水出版領域了嗎?
《紐約時報》為斯蒂芬?金準備了隆重的出場儀式。
晚宴現場的燈光,先是變得黯淡。
然後,在主席台上的幕布揭開,一個大型電子屏幕出現在眾人眼前。
斯蒂芬?金年輕時的照片,跟著其同期創造的作品,一一呈現在大屏幕上。
接著,畫麵一轉,開始出現由其作品改編的電影名稱。
《伴你同行》、《魔女嘉莉》、《閃靈》、《肖申克的救贖》…
隨即,屏幕中開始播放這些電影中的恐怖片斷。
王漸跟著眾人一起鼓掌,同時心中感歎斯蒂芬?金不愧為知名恐怖大師,這種恐怖氛圍營造的太棒了。
而身邊的琳恩,更是小聲驚呼“斯蒂芬?金!”
接著,一個中年白人,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走到麥克風前準備發言。
此時,作家中的鄙視鏈好像被打斷了一樣。
這些現實、古典、科普類作家,也紛紛化身粉絲,開始湧向主席台前。
“你不去嗎?”琳恩有點好奇的看著腳步不動的王漸。
他搖搖頭,示意琳恩自便。
倒不是王漸自命清高,故作矜持。
而是,在觀看剛在的恐怖鏡頭時,他腦海中的第三本書,忽然完整浮現了。
在琳恩也走向主席台附近之後。
王漸一邊在內心祈禱,這本書,千萬彆那麼難改。
一邊把注意力放向腦海,仔細觀察這部作品。
隻見小說的名字,以白色的漢字出現在暗色調的書皮封麵上。
竟然,有著一種詭異的美感。
《極道天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