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斯撇了撇嘴,走出地下室。
大概半個小時後,羅伊看到同伴一身旅遊裝備的回來。
“你要去哪裡?”
“當然是去你畫的地方啊!”莫斯理所應當的,回答道。
“可是,咱們兩個隻有一個人能請假!”羅伊低聲說著,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
“是啊!”莫斯點了點頭,拿起那張畫,又放下一張紙條。
“所以,我的請假條已經被批準了!”
“fuck!”羅伊大罵一聲,就要追去。
“你可以在辦公室裡,等著的更新。”莫斯趕緊好言安慰,“這不是也不錯嘛!”
呃
羅伊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這倒也是!”
“切,傻瓜!”莫斯笑著收拾行李,拿起筆記本。
“在那片土地上,看著的感覺,一定很不一樣的!”
同一時間,的辦公室內。
總編正坐在椅子上,聽著下屬的工作總結。
“所以,nbc掀起的新聞熱點,就被這麼平息了。”
“而伍德沃德已經離職,不能再從事與新聞相關的工作了。”
對於這位老對手的結局,總編心中泛起一絲絲兔死狐悲的感覺。
不過,他更關心的是報告中的另一部分內容。
“那個暢銷書作家的小說,真的開始在英國流行了嗎?”
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總編陷入了沉思。
美國人對英國的感情,非常複雜。
他們既看不起英國人的惺惺作態,可又無時無刻的羨慕著對方。
這從並沒有什麼強大資本的英國演員,在好萊塢能自成一派就可以證明。
而英國口音被普遍認為更性感,就更是這種心理的外在體現了。
“如果美國的小說、作家,在英國能受到追捧,那無疑能強烈滿足美國人的虛榮心!”
至於是否會得罪維亞康姆集團,他並不在乎。
就像網站的興起,侵犯了大型傳媒集團的利益一樣。
以電視為媒介,擴張到電影、周邊的維亞康姆集團,也侵犯了傳統報紙的利益了。
這時候,還不發動媒體傳統技能“逢高踩低、落井下石”,要等到什麼時候?
要知道,他們可是為了能多賣幾份報紙、擴大影響力,敢於把肯尼迪腦殼被掀翻的慘狀,無遮擋的赤裸裸印在報紙上的啊!
“可以把這件事情,做一個專題。”總編思索一下,開始吩咐。
“就像那些不受歡迎的藝術片導演一樣,在歐洲獲獎之後,會有人買賬的!”
“可是”屬下猶豫一下,尷尬的開口“王的小說,在美國也很受歡迎啊!”
“那就把重點放在管製議案上,強調他所遭受的不公待遇。”
“記住,要形成反差,才有賣點!”總編用重重的語氣,強調著這一點。
“反差越強烈,讀者們才越喜歡看呢!”
“哦。”主編思索一下,便準備轉身離去,去寫這個專題了。
卻沒想到,他還沒走出辦公室的大門,便又被總編叫住。
“記住,要儘快推出專題!”
“這種美國作家,受有莎士比亞、喬叟等英國人追捧的新聞,注定會大賣。”
“、等競爭對手不是傻子,他們一定也會迅速跟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