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懿回到書房,看著掛在牆邊明黃花梨龍首衣架上,紋著代表一品文官仙鶴的朝服,他知道今夜注定無眠,可就算等到天亮早朝將軍情報知皇帝,待得朝議出個論斷,再傳達命令到沿海各省各司,這來來回回至少也得十幾天下去了,這期間實在難料海疆會發生些什麼……
天朝曆乾熙四十一年,甲寅年七月廿一(帝國曆1914年9月10日),南海,龍門關,晨
天朝的封疆大吏江南提督、廣冬水師提督、身穿紋有武官一品麒麟官服的——徐天彰此刻正憂心忡忡的站在龍門關炮台的關牆上,左右踱步。
牆上甲士林立,軍士身前的大炮皆已備好彈藥,並且每門大炮已經裝填好兩發,每門玄武大炮更是裝填了六發。
徐天彰從數日前便不斷收到南海諸屬國國王、島國領主的求援信,夷人帝國打過來了!他已上奏朝廷,他知道,一向安泰平穩的海疆要變天了,他此刻立於關牆之上,對外借口說是來檢閱行伍,整軍待戰。
然而他實則是為了避開那些不斷請求覲見的各國使者,他也有心回應他們,欲率水師出戰海上,但奈何朝廷文書遲遲未下,他也隻得按兵不動。
此時水師副將黃啟勝麵色慌張的自關內石梯跑了上來
“徐軍門!大事不妙,我朝屬國呂宋已被夷人帝國攻陷占領,洋人艦隊已至我朝南海東沙諸島,推測不日將攻至我朝朱江口!”
徐天彰聞言大驚,這麼快,他沒想到連家門口的呂宋都被攻陷了,他此刻不知道福澗、浙疆和東海海防如何,但他知道南海已經告急,自己不能再繼續觀望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背上擅自出兵之過總好過丟關失地之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起而乘之。
當即對黃啟勝下令
“傳令水師各部、各營各衛,集結兵勇,編隊登船,整軍出海,準備擊敵!另外著水師左翼總兵關青列艦把守慧州府海關,並差人往沿海諸省諸府廣發海警,令水師右翼總兵龔凡守海楠島,本督親領廣冬水師主力,出朱江口,沿海布防阻敵!黃副將,命你隨我一同出戰!”
“末將遵命!”
黃啟勝見徐天彰隻言片語間將大事已斷,亦從容自信許多,腳步也重新堅如磐石,於是他走下石梯,準備部署軍務並差人傳令。
徐天彰傳出命令,內心也開始堅定,已經決定發兵便沒有了關於朝廷方麵的顧慮,隨即心中也沒有了猶豫,當即要親自去各營督促整軍,然而他才挪腳準備轉身,便聽聞一聲巨響不知自何處響起。
“轟——!!”
“敵襲!!”
剛剛自關牆下去的黃啟勝此刻又火急火燎的跑了上來,喊道
“軍門!不好了,炮聲似是在近處!洋人必是已到關前,此處已不安全,末將掩護軍門撤退!請軍門快快下關!”
徐天彰聞言怒斥
“混賬!慌什麼慌,許隻是夷人先頭部隊,火速傳令水師各營,立即登船,隨我出戰!”
“是!”
黃啟勝得令遂又下關牆……
另一邊,呂宋王宮內,帝國皇家海軍海軍總指揮、上將——約翰·愛德華正端坐於王座之上,王座兩側是呂宋國王的王妃和公主們在小心翼翼的端著果盤,拿著蒲扇伺候著這位外國侵略者首腦。
愛德華此時正在聽著王座下一位少校的報告
“將軍,梅凱裡斯艦隊已抵達敵國南海,進行偵查的七號輕型巡洋艦抵至敵國龍門關炮台處,於關外一處海崖發現敵人哨塔,未避免被發現,七號艦長果斷下令擊毀哨塔,現在,克勞德·梅凱裡斯準將發來電報請示將軍,他們下一步是否向龍門關炮台發動進攻。”
約翰·愛德華聞言大笑道
“哈哈哈,真是一幫蠢貨,果然是許久不打仗,這幫駐澳海軍在澳大利亞爾整天享福,都變成豬腦子了。他們擊毀哨塔,敵人是看不到他們的行蹤了,但巡洋艦的炮聲怕是都要傳到敵國京城裡去了!
這不就是艦隊都還沒到,偵查船便急著提醒對麵我們來了。其次,尚且不知道天朝無線電通信技術如何,梅凱裡斯的艦隊便打破了無線電靜默的命令,真是愚不可及!
不過嘛,我想也無所謂,敵人畢竟隻是一幫隻會練武、尚未開化的蠻夷。
也罷,讓駐澳艦隊先試試天朝海軍的實力吧,傳令,令梅凱裡斯艦隊對龍門關炮台發動進攻,若他們能在我們皇家海軍主力到來前先下敵人一城,我便給梅凱裡斯艦隊記首功!”
“是!將軍。”
……
回到天朝這邊
“軍門,哨騎探報,我軍關前海崖烽火台被大炮擊毀一座,其餘各烽火台、瞭望塔沒有異常,目前尚未發現敵影!”
水師副將黃啟勝向立於水師龍頭旗艦船首上的徐天彰如此報告道。
“吩咐各船隨時戒備,仔細排查,令每三艦為一衛隊,各衛隊聚集出關,待出關後按序列分散布防,但有敵情,全軍立即成合圍之勢剿敵!”
言罷徐天彰拿出長長的望遠鏡,觀望著此刻這片雖即為寧靜卻暗藏凶險的大海,並時刻準備著戰鬥。
龍門關炮台,常駐有二百六十多艘艦船,兩萬八千餘名水師兵勇,兩萬六千餘名綠營兵勇。徐天彰所在的旗艦“龍門號”,便是廣冬水師最大的一級風帆戰艦,這艘戰艦擔任艦隊的旗艦,有三層炮甲板,火炮左右各百門,船滿載兵勇兩千,排水量達25003500噸。因為這級軍艦每艘造價高達60萬兩,所以廣冬水師現役一共不足十艘,這種風帆戰列艦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
風帆戰艦於現在雖不能作為主力,但在稍前數個世紀內,大明水師無敵於世界時,時人便有雲夷船自來矮小如我小蒼船,故我大明戰船乘風下壓,如車碾螳螂,因而鬥船力而不在鬥人力。
這種一級風帆戰艦船型大、乾舷高,在當時碾壓世界各國艦船,適合衝撞、居高登船等接近戰,但凡船側大炮開炮,擊中則敵船粉碎,不中敵人亦肝膽俱裂。
若與敵人靠近後,船上軍士用火器火球等於船頭居高擲下,擊中則火發而賊船焚,不中則於海麵起伏蕩漾,亦可恐嚇敵人之心膽耳,與中無異。
三四個世紀之前,火器開始廣泛運用,天朝便有將領言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以此足可見其曆史之餘輝。
至於水師其他艦船,除了十數艘九丈長的風帆戰船,則大多是新式的天朝蒸汽裝甲戰列艦,艦炮則普遍采用螺旋膛線。錨泊係統、操縱舵係統、轉動裝甲炮塔係統、裝填彈藥、抽水係統等皆利用了蒸汽和天朝獨有的陣法術式加以增強。
幾艘作主力的蒸汽裝甲戰列艦,如“威光號”“騰飛號”“淩遠號”等艦,排水量更是可以達到八千至九千噸,幾艘主力戰艦亦載滿兵勇,各有水師兵勇千餘人。
以夷人數值來計算,其推進功率可達到6000至8000匹馬力,主甲板的中央軸線上和艦體兩側配置有天朝“玄武”序列的裝甲炮塔,並可以做三百六十度全向旋轉,風帆旗艦“龍門號”相對於這種主力水師戰艦來說,更多的作用是其象征意義……
此時廣冬水師艦隊各艦自得到水師提督徐天彰的命令後,便逐次分隊聚集出關,沒多久便全部駛出了龍門關炮台關外,出關後果真分散排列,自龍門水道駛向外海。
至此,徐天彰率廣冬水師的所有艦船、全體兵勇直奔南海前的穿鼻洋而去。
於是,神聖日曜帝國和天朝大明帝國即將發生自20世紀以來兩國的第一次碰撞,大戰似乎就要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