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庭!
接過嶽正陽的工作證,錢四海就有點尷尬了,這搶食都搶到自己人頭上了,這老臉算是丟儘了。
不過看到嶽正陽的名字,他才想起來,這不就是曾經捐贈博物院編鐘的人嘛。
他可是時常在蔡毓章和鄒恒的嘴裡聽說過這個年青人。
今日一見,果然儀表堂堂,要不是看了工作證,錢四海還以為嶽正陽是一個二十六七的大小夥子呢。
“哎呀,原來是小嶽同誌啊,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啊。”
既然是自己人,錢四海也沒有什麼遺憾的,現在都不用博物院撥款,他也能從嶽正陽這裡借走古玉去研究研究。
研究完了再還給嶽正陽也不是什麼多大的事,想來這點要求,嶽正陽不會不同意的。
“小嶽也經常來這條街?”
“也不是,主要是我在這裡有一個古玩店,所以就順便在文化街逛逛,看看有沒有好玩意。”
“哦,你在這裡有店麵?那你可是不簡單啊!”
對於能在這裡開古玩店的,錢四海就能猜出嶽正陽有多大實力了。
也難怪,不然,人家也不會出手就捐給博物院一套編鐘,還有青銅劍和青銅盤等等物品了。
要知道這些物件隨便拿出一件,都是一等一的國寶了。
不過好玩意也不是就嶽正陽一個人有,就說錢四海家裡就有好幾件,為了淘寶貝,他可沒少來古玩市場啊。
對於他們博物院這些文物專家,最大的樂趣就是古玩市場了。
像這個琉璃廠文化街也是錢四海的經常來的地方。
這琉璃廠上文都沒有交代,它位於京城和平門外。
老京城又叫四九城,裡裡外外有二十座城門,和平門就是其中之一。
在老京城的時代,這裡其實就是京城的郊區了,直到嘉靖擴建京城後,這裡才成為真正的城區。
嘉靖擴建以前,琉璃廠就是一個燒製琉璃的窯口,擴建之後,燒製琉璃不方麵在城區,又搬遷到在的門頭溝區,不過琉璃廠這個名字卻一直的流傳了下來。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因為這裡清淨一些,就成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地方。
後來很多文人墨客和各地的富商都喜歡往這裡跑,久而久之這裡就形成了一條以文化為主的文化街。
再後來,這裡衍生出很多古董字畫的門店生意,那些百年老店大多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
後來慢慢的到了清末民初,這裡已經成為了京城最著名的古玩街。
特彆是清朝滅亡之後,很多宮裡流落出來的古董精品都是販賣到這裡,也讓這裡從此全國聞名。
到了現在,經過國家再次修建,這裡再次恢複古玩的勝地的地位,隻要是真正喜歡收藏,喜歡古玩的人,這裡都留下了他們足跡。
錢四海和嶽正陽兩人聊的火熱,不過兩人像電線杆一樣杵在街中央也不是個事,於是兩人一道逛起古玩一條街了。
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就在文化街這麼逛著。
他們自然不會閒逛,這不,看見一家古玩店裡有不少人,於是就有了華夏人特有的吃瓜行動,進入看看熱鬨。
“這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