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砍價,嶽正陽可是老手了,要知道嶽正陽在這個行當也是混了十幾年了,攤主和嶽正陽相比,那就差遠了,畢竟嶽正陽才是真真正正的古玩行家。
“這位朋友,您再加個吃飯錢怎麼樣,這個總不會太多了吧?!”
攤主搓了搓手,稍微加了錢,他怕再加多了嶽正陽會轉身就走了。
“行,爺們也不是小氣的人,就這個價成交了。”
談好價錢,嶽正陽就從包裡拿鈔票,點出相應的錢,然後遞給攤主。
攤主對了一下錢數,笑眯眯的塞進自己的兜裡,然後給嶽正陽一根草繩,讓嶽正陽自己把盒子紮好。
他現在是不會去動這些東西了,因為已經不屬於他了,要是他碰壞了,說不定還要倒找嶽正陽錢,那今天算是賠大發了。
嶽正陽將草繩把盒子兩頭捆好,兩頭連接的繩子正好可以當一個背帶。
嶽正陽把盒子遞給正在發愣的譚愛軍,讓他把盒子背上,就像是背吉他一樣的背著。
譚愛軍背著“吉他”就這樣的跟在嶽正陽身後,他現在還沉浸在嶽正陽剛才的雲山霧罩的砍價還價之中。
對於譚愛軍來講,這種方式還是很新鮮的。因為他以前去潘家園、琉璃廠都沒有見過這樣的方式砍價。
兩人一前一後,就這樣遊蕩在鬼市裡,就像一個進京趕考的秀才帶著一個書童一樣。
“三哥,這兩樣東西你花多少錢買的?”
譚愛軍還是忍不住要問嶽正陽了,因為剛才嶽正陽和攤主都是不動聲色的去談價錢了,他根本就不知道多少錢。
在譚愛軍眼裡,嶽正陽是買了兩樣東西,而在嶽正陽眼中確實三樣,那個盒子自然包括在其中了。
其實這個盒子完整性還是好的,隻不過剛才嶽正陽在砍價,所以把它說的一文不值,就是典當鋪裡說的那樣“蟲吃鼠咬,光板沒毛,破麵爛襖一件。”
隻要有一丁點不好的地方,嶽正陽都能把它無限放大,這就是一種砍價的手段。
嶽正陽饒有興致的看著譚愛軍,然後的問道,“你不管他多少錢買的,關鍵是這些個東西你瞧出了點什麼?你覺得這把刀和那件衣服,應該是什麼朝代的東西呢?”
嶽正陽的這句話,顯然帶了考試的意味,大有要考考譚愛軍的意思。
譚愛軍撓了撓頭皮說道,“我感覺那衣服有點像唐朝和宋朝的,這把刀也像唐朝的。”
“哈哈,你啊,還是多多看看書吧,這些地方還是少來為好,就算來了最後不要出手,我怕十有八九都會買到假貨。”
對於譚愛軍的回答,嶽正陽自然不會滿意。不過譚愛軍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和大臣們一直在商量一件特彆重要的事——恢複“漢家衣冠“。
在這群改朝換代人的眼中,要想鞏固起義和戰爭成果,就必須從文化上杜絕元朝的統治合法性。
於是在建國之初,朱元璋發布了“衣冠複古詔“,說是要“上承周漢,下取唐宋“,恢複中華衣冠,去除“胡風“。
所以譚愛軍猜測還是有點對上馬嘴的,不過,嶽正陽不會告訴他的,以免他沾沾自喜,對古玩沒有敬畏之心,那就會吃大苦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