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正陽甚至想到,要是溥儀把這些火槍拿出來,說不定自己大爺爺還能當個什麼師長司令什麼的。
不過,要是這樣的話,嶽正陽這輩子估計都沒有機會再見到自己大爺爺了。
嶽正陽拋開胡思亂想,繼續向裡麵前進。
當嶽正陽再前進十米的時候,甬道裡麵才真正的出現藏寶室。
因為嶽正陽手裡的手電筒已經照在了一堆黃金上。
準確的來說是一排貨架,貨架共分六層,每層都鋪滿堆疊的金條。
嶽正陽到了這個藏寶室裡,仔細的看了看,這裡裝黃金的貨架就有八個,而且這些貨架一個都沒有因為是木頭的就腐朽了。
看來,這個做貨架的木材也不是普通的木頭啊,否則也不會能承受這麼多的黃金,而依然不朽不腐。
這些貨架的麵前還有很多箱子,嶽正陽打開其中一個,就見裡麵除了用金銀的首飾,有戒指、手鐲、項鏈等等一些貼身的首飾外,還有一些金銀做的裝飾品。
嶽正陽一連打開好幾個箱子,最讓嶽正陽吃驚的是,其中一個箱子裡竟然都是珍珠,而且這些珍珠的個頭都不小。
低下頭,嶽正陽用手虛空比劃了一下,這一顆珍珠就有20毫米這麼大,像這樣大的珍珠市麵都已經很少見了,一般常見最大的也就15毫米。
這裡竟然有20毫米的珍珠,而且是滿滿一箱,其他沒有打開的箱子裡有沒有,嶽正陽就不知道了。
反正嶽正陽知道,在這裡麵的沒有一件是不值錢的。
順著貨架再往裡走兩步,嶽正陽突然發現,和貨架一樣,緊貼在牆邊的有兩隻青銅鼎。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裡環境的原因,這兩隻青銅鼎顯得非常綠,和剛才石門前的青苔台階有得一拚。
第二隻青銅鼎是在兩個牆麵的夾角處,也是藏寶室的儘頭牆根。
順著這個青銅鼎橫向走去,嶽正陽又看到一排排貨架。
這裡貨架卻不再是剛才進來所看到的黃金了。
嶽正陽用手電筒順著貨架照過去,首先看到的是一件瓷器。
這是一隻瓷碗,因為視線的問題,再加上嶽正陽不能去觸碰它,所以他還不能判定這是什麼瓷器。
當這些寶物運到岸上清理的時候,嶽正陽才知道這是一件柴窯瓷碗時,那臉色的表情,甭提有多豐富了。
嶽正陽用手電快速的在這一條牆邊來回掃了幾下,他看見這貨架的東西還真是琳琅滿目,就連寶劍,嶽正陽都看到好幾把了。
不但有寶劍,就連香爐都有好幾個,其中有兩個和嶽正陽博物館的香爐有點相似。
如果這兩個香爐和嶽正陽的那個是一個時期造出來的話,那就不得了,博物館的那可是“宣德香爐”啊!
嶽正陽一個個貨架掃過去,驚喜也是一個接一個。
不知不覺,從嶽正陽進來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分鐘了,嶽正陽之所以能停留這麼長時間,因為這裡有空氣,雖然不是太好聞。
這一點嶽正陽也發現了,嶽正陽猜想這裡肯定應該有通氣孔連接到上麵地麵的某個地方。
但是,看到四麵的石磚,嶽正陽猜想這些通氣孔應該不會太大。
看看時間也挺長的了,嶽正陽準備從另一側牆邊看一下就出去上岸,向裴煥錄那些博物院的同誌彙報一下這裡的情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小說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