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傾逐鼎!
劉備得知關羽北伐,立即與諸葛亮、龐統、法正、張鬆商議。
劉備道“侯音占據南陽,聯絡二弟,二弟儘起兵馬往援,我欲相助,不知可好。”
龐統道“主公準備如此嗎?”
劉備道“不錯,即刻儘起兵馬支援二弟。”
張鬆道“我聽說孔明之前為主公定下隆中策。這不是起兵攻關中的好時機嗎?”
劉備道“關中有夏侯淵等重兵把守,若出兵,恐怕勞而無功。”
劉備說完,眾人都沉默了。劉備奇怪道“怎麼?你們都不說話?”
龐統道“主公,我們在想如何讓我們利用南陽之變擴充我們的實力。關中我們要試著圖謀,我心裡冒出個念頭。南陽鬨得這麼大,這正是明修棧道。南陽一亂,許昌不穩,曹操坐不住了。我們何不暗度陳倉攻打攻關中。”
言罷,簡單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劉備聽罷大喜道“妙啊!”
龐統道“隻是細節沒完全籌劃好,主公、孔明、孝直我們再商議一下。”
五人你一言我一語,漸漸的一個完善的進兵戰略展現出來。
劉備道“此計甚妙!隻是成敗不在陣前廝殺,而是看坐鎮後方之人。說白了,打的就是錢糧和支援。”
諸葛亮見劉備從開始就盯著自己。灑脫一笑道“主公,亮就來坐鎮後方,替主公規劃可好!”
劉備道“我正是此意!”
諸葛亮道“主公,亮訓練戰陣,鐵車陣訓練的差不多了!可以用了!亮還按照主公的吩咐統籌匠工府,打造各種兵器。亮按照想法製作了連弩,隻是尚未完工。”
劉備喜道“甚好,孔明辛苦!隻是我要迅速支援雲長,鐵車兵太慢,等一等吧!連弩你根據情況,看看什麼時候投入!”
孔明拱手道“主公客氣,份內之事!”
劉備麵帶笑意道“我欲遣人往孫權處通好,請求其起兵助陣。”
龐統道“主公不必如此,盟約在前,正好借機看看孫權何種心思!況且我軍出現在荊州,孫權自然會北攻曹操。”
劉備點點頭。令關興往告關羽自己起兵相助。
劉備立即傳令張飛、趙雲、黃忠、黃權各點一萬兵馬往永安彙集,克日出發。
自己親率龐德、馮習、張南、陳式、雷銅等三萬兵馬出川。漢中馬超、陳到、馬岱起兩萬先自上庸往南陽。
諸葛亮、龐統、法正商議主意已定。
諸葛亮留在成都處理兩川大小事務,調配後方。張鬆、楊洪等佐之。劉備命吳班為主將,聚集招募新軍,隨時支援,劉禪時年十五歲,亦在吳班軍中為督軍,伴讀張苞等隨同,鄧方守南中。
劉備送信給漢中魏延讓其秘密準備。
陸遜見關羽已經與曹仁等形成對峙,荊州江陵隻有五千人守軍。甘寧又遠在襄陽,公安由副將博士仁把守,由於戰線較長,軍資供應不及,關羽不斷催促,告知若不及時將軍資運到,嚴懲不貸,糜芳、博士仁頗為惶恐,甚是不安。
上書孫權,言說攻荊州時機已到,望早做準備,孫權卻猶豫不決,沒有立即同意。
滿寵退走樊城時儘毀糧草。甘寧為安撫樊城百姓,收拾民心,隻得以江陵糧草供養,再加上前線用兵,如此以來糧草耗費甚大。糜芳等糧草征集不利,關羽不斷催促,糜芳隻好借大戶之糧以解燃眉之急,如此城中便人心不安,多有怨言。
曹彰在邊境大敗烏桓,鄴城中的曹操甚是高興,不料收到曹仁求援信得知南陽反叛,投降關羽。不禁驚怒,轉而憂心不已,南陽距離許昌何其近,絕不能有失。
立即令於禁先引萬人先去支援,又召集眾文武商議,準備調兵準備親自奪回。曹操將情況一說,立即趕回許昌,開始調動兵馬,眾人各司其職。
蔣濟、司馬懿往見曹操,曹操一見二人前來不禁道“二位有何事?”
司馬懿道“大王,懿特來獻計。”
曹操道“前時議事時為何不發一言。”
司馬懿道“謀事須謹慎小心,以免他人不知不覺中泄露出去。故現在前來。”
曹操道“仲達有何妙計,說來與我聽。”
司馬懿道“大王,何不前往連接孫權,使其偷襲關羽之本江陵,如此,釜底抽薪,關羽不戰而敗。孫劉聯軍土崩瓦解,甚至反目成仇。”
曹操道“雖然是條好計,恐孫權不會答應。難道你不知道前時二人在夏口盟約!”
蔣濟道“大王放心,此事有六分把握。孫權、劉備雖然是盟友,終究是兩股勢力,我們勢力強大二人為了求存隻能聯合。
如今,劉備不停的攻城略地,勢力極速擴張,所占領的全是孫權上遊,對孫權已經形成威脅,孫權不可能沒有察覺。
反觀孫權,兩次攻打合肥不勝,重鎮江陵歸了劉備,如此怎能沒有矛盾。
關羽幾乎要攻占整個襄陽,又控製南陽,可以說極其得勢,關羽瞧不上孫權,關羽得勢,孫權必然不喜。大王許其荊州之地,善加勸誘,未必不能使孫權背劉備而投主公。”
曹操大喜道“此言不虛,那就試一試,反正也沒什麼損失!好就派桓階為使者,往說孫權,告訴孫權,我許其吳侯,荊州牧之位。”桓階領命,前往江東聯絡孫權。
孫權正猶豫不決間,人報曹操使者桓階,桓階曾冒死替孫家討回落入劉表之手的孫堅的遺體,故對孫家有恩。
孫權起身親自接入,待坐定,孫權道“不知桓公而來,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桓階道“將軍不必如此,此次階乃是朝廷的使臣,與私事並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