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點頭道“那好!查漏補缺,文長,記住,凡事不可強求!準備出兵吧!”
魏延領命。高翔帶上諸葛亮準備的各種物資,出兵子午穀。
魏延同牙門將軍王平、偏將張休、李盛等統帥一萬一千精兵進入箕穀,眾人皆身穿曹軍鎧甲,一路上前行進。前軍句扶提前三日進入箕穀,為魏延探路。
高翔進入子午穀當時正是入夏,雨水漸多,遇到下雨時碎石、洪泥,毀掉的棧道,衝垮的道路,更是艱難。
本來預計最多二十天可出的子午穀,生生走了三十四天,幸賴諸葛亮派人跟了一半,糧食也夠。不過生病的,受傷的卻有不少。
高翔咬牙往前走,與士卒同甘共苦,馬匹全部讓給受傷生病的將士,親自走在隊伍前麵。總算撐到快走出子午穀。
待離穀口越來越近時,高翔提早派人打聽,連派三波,都無人回報。高翔發覺不好,下令備戰,派人往前占據高處,隱藏身形。
將帶來的旗幟插入附近可以立足的山上。安排好一切,分兵數百,緩緩進軍。
穀口曹將董禧奉雍州刺史張既之命把守子午穀口,張既怕董禧懈怠,派督軍周彬督促,周彬沒辜負張既托付,與董禧配合,深入穀內,派兵在穀內兩側,監視子午古棧道。
穀內曹軍把住險要,視野開闊,緊緊觀察動靜。高翔在快要抵達子午穀口,派出的精細斥候,無一例外,非死及擒。
曹軍審問俘虜,為首的斥候都尉也是忠心,故意恐嚇曹軍說自己是有一萬多人,勸曹軍投降。
曹軍急忙報予董禧、周彬。董禧急忙派人報予張既,賊軍數萬,兵臨穀口。
周彬勸道“賊寇之言,怎可輕信!”
董禧道“縱然不可信,賊兵已經出現,也需要稟報。何況賊軍難道會派幾千人來送死?我料賊軍人數不會少,我們一千兵馬終究吃緊,速速求援為上!”
周彬無法反駁,主動進攻害怕穀口有失。張既收到董禧求援,倒也鎮定歎道“董禧不知兵,敵軍斥候探路,何不假作不知,占據山穀險要埋伏一波,挫其鋒芒,也能試探出賊軍兵力。
擊殺賊軍斥候,賊軍未曾折損,打草驚蛇。唉,也罷,董禧終究不能太指望,謹慎也好。”
張既將長安城全麵戒嚴。因為南陽、隴右兩處交戰,長安城中兵馬並不多,隻有五千多人,董禧又分出一千。
張既反複看了看奏報,下令鹹陽等處及長安周圍下屬縣城抽調多餘兵馬趕來長安馳援。分兵兩千兵馬往子午穀。
嚴令董禧保護好子午穀口,搞清楚兵馬人數,務必堵住,援軍很快就到。兵馬走後,張既征召長安城中精壯協助把守長安。
董禧得知援軍很快就會趕來,與周彬商量是否進軍,此時在山穀埋伏的曹軍監視兵馬回報,他們藏不住身形,漢軍一起進軍,人數上千,每到一處險要處或雜草密布處。亂箭齊發壓製,然後兵馬撲上,不然就是放火燒,遠遠望見,無法再呆住便撤了回來。
董禧、周彬聽完稟報商議道“我們乾掉賊軍斥候,現在賊軍定是察覺到我們的存在。
我軍所立大營是險要之處,賊軍若是想出穀口,定要進攻,我們兵馬一千,隻守不攻,可保萬全。”
兩人商議已定,收縮兵力堅守不出。高翔趕到曹營,觀看一番道“孔明先生所慮甚是,幸賴大軍未出子午口。傳令,每人攜帶兩罐火油,手拿火把,整備軍備,全軍進攻!”
左右勸道“將軍,我們人少,賊軍所處之處險要,我們據下攻上,不利於我!”
高翔道“孔明先生之計乃令我們虛張聲勢,趁現在賊軍大軍沒有聚集,先猛攻一波,吸引賊軍。賊軍調動援軍趕到,我們便撤退。傳令,不得後退,爾等將校親自督戰!”眾人領命。
漢軍迅速整兵,開始進攻。董禧、周彬有準備。高翔指揮進攻。漢軍在附近選擇一處有回聲的山穀,排開戰鼓,一起猛敲,拚命呐喊。
前線漢軍先用弓箭壓製,刀盾兵舉盾靠近,扔出油罐,放火燒毀曹營。董禧指揮曹軍居高臨下,防禦的遊刃有餘。
高翔拚命進攻的架勢倒也唬住了董禧。當晚漢軍撤退,董禧登高觀看,遠處影影綽綽,隱隱約約看到四麵火光密布,旌旗散立。沿著棧道、山穀綿延。
董禧對周彬道“周督軍,賊軍這架勢不對,搞不好真是上萬人。”
周彬終究是文臣出身,也不敢拿主意隻得道“俘虜的賊軍也沒審出什麼!”
董禧道“我要把情況稟明張刺史,賊軍少了敢這麼猛地進攻,還是早稟報一聲吧!”說完自去。
周彬也不好阻攔。張既派遣援軍趕到,董禧礙於昨天漢軍的進攻,仍不敢出戰。高翔再次指揮漢軍猛攻,天黑方止。
周彬曾建議董禧派兵試探,董禧秉承著謹慎原則堅守,並拿出張既的文書道“張刺史可是說堅守耗敵糧草,我們照辦就是!”
高翔現在可以說就是裝大個,漢軍兩日來的進攻戰死、受傷半數。不少將校動搖,這就是送死的差事,攻不下來還要硬攻。
高翔不為所動道“孔明先生說進攻五日,現在才兩天,繼續攻,五日之後退兵。”
漢軍無法,隻得硬著頭皮上,攻擊力度自然減緩。也幸賴董禧、周彬不是名將,龜縮不出,若是張既在,早瞧出漢軍破綻來了,一個反擊,就會把漢軍打出原形。
高翔磕磕絆絆再攻一天。當晚,數名不滿高翔強攻命令的漢軍往曹營投降,透露出高翔兵馬的底細。
董禧大喜,抽調精銳,進攻漢軍。高翔被打個措手不及,安排的放哨兵馬因為引路的投降漢軍是自己人,沒能及時示警。
高翔大敗,漢軍不少被逼下棧道,死傷甚重。高翔總算警覺,勢頭不好,略微收攏殘兵,放火燒毀棧道退走。
董禧大勝,將漢軍旌旗收攏,返回大營,往張既處報功。
張既看到董禧的稟報,心頭一震,子午穀是疑兵,難保漢軍沒有主力從彆處進入關中。
現在郿縣、鹹陽恐怕都收到自己的信,特彆是郿縣,因為董禧之前對漢軍進攻力度的描述,給自己造成錯覺漢軍主力可能在子午穀,若安然放他們返回終究不甘心,因此張既也給郿縣、鹹陽等處去信讓他除必要守備不可抽調,其餘兵馬可趕來馳援,集中兵力,以求重創子午穀漢軍。
張既急書一番,送往各處,令馳援兵馬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