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傾逐鼎!
冀縣議事廳,劉備任命劉巴為征東將軍、尚書令掌管隴右事務,周不疑依舊為天水太守,待此間事情正常後,回成都成親。
廖立為南安太守,費詩為新設昌平太守,張表為新寧太守。
劉備布置妥當,收拾兵馬返回漢中,一行人離開,路上馬良進言道“王上,臣想多句嘴!”
劉備笑道“季常想給廖立說話是吧!”
馬良哂笑道“王上已經知道臣想什麼了!”
劉備道“廖立這人的才能本王知道,本王討厭他的傲氣,但凡有季常一半好,本王就調他做尚書,留侍身邊!”
馬良道“臣才能不堪一用,比不上廖立,自然要收斂脾氣。廖立傲氣正說明其才華橫溢,這是他的自信。
王上,廖立的能耐不再劉巴之下,若能用一用可好!”
劉備轉頭對旁邊的張飛道“三弟聽見季常的話沒,讓你找人搭夥,廖立,馬良你選誰!”
張飛大笑道“大哥,自然是季常,小弟跟廖立搭夥,他瞧不上我這個莽夫,要整天一言不發不理我,我不專受氣了!”
馬良忙道“不會,三將軍,廖立他是識大體的人!”
張飛嘟囔道“算了吧,當初我仰慕劉巴大名去拜訪他,一天他一句話不跟我說,整的我尷尬的很。直到現在我都不大跟劉巴說話,名士!唉!”
劉備道“季常,你一直在為廖立說話,這就是本王把你留在身邊的原因。因為你能團結眾人,不計較,顧全大局。
本王麾下有脾氣的人不少,他們剛廖立也直,眾人不和事必敗。
二弟傲氣以至於與潘濬、糜芳等人失和,傅士仁投敵,幾乎毀掉半數基業,如今聽聞二弟縱然看不上誰,尚能禮數周全相待。
回想此事,心有餘悸,內部的失和比外敵更可怕,不能不防。
季常,才能和能力不同,本王看你的能力遠勝於廖立,你能恪儘職守,擔當得起本王委派所有事務。
本王看不上廖立的傲氣,任他為巴郡太守原是想讓他收斂心神,謹慎行事。
本王用人曆來既要人儘其才,還要對得起隨我之人。孫乾、簡雍、糜竺等久隨本王不能冷落。
你和孔明、士元等荊州立基之人需重用。
張鬆、孟達等益州的擴業功臣不能慢待。算下來荊益涼三州的人才本王都想照顧到,重要的職務有限,肯定有人要受委屈。
孔明、張鬆、龐統等已據樞紐,行事出類拔萃,不能輕動。張鬆性格記恨人說其短處,但不主動招惹便好。
廖立要想進入,必須收斂脾氣,懂得靜口與他相處,行事更要出色,不落人話柄。
可是他乾了什麼,先不說他那張論這論那的嘴,就說巴郡何其緊要之地,竟然要往隴右爭功,本王估摸著孔明能看到這層,大概勸過他,廖立不聽!”
馬良道“正如王上所料,孔明確實勸過,說漢中事務比隴右繁瑣,自己更需要廖立的協助!”
劉備歎道“讓本王說什麼好,輕重不分,自露破綻,落人個擅離職守的話柄?
就他若與張鬆共事,本王覺得廖立能先把事挑起來,張鬆不讓步,孔明勸不住,本王不能天天看著他兩人吧!
兩人彼此相爭那還了得!劉巴之前亦是自負,不理會三弟登門拜訪可見一斑,本王的麵子都不給。
本王自然對其打壓,劉巴是個聰明人,數年來在收斂傲氣,專心為本王做事。如今看來,劉巴起草了幾年的章程、文書,稱得上儘心儘力,小心翼翼。
是本王知道劉巴大材小用,可是之前沒位置,沒位置就老老實實等,等到有合適的位置。
劉巴此番不是任命其主管隴右事務,職權和個一州刺史差不多。
若是廖立本分在巴郡當太守,本王都準備命他頂替劉巴尚書令的位置,現在好了,他自己要當南安太守,跑遠了,本王也沒辦法!”
馬良道“王上說的是!”
劉備道“季常,廖立本王不會讓他空負才華,早晚會用他的,你就不要操心了!”
頓了一下,劉備道“季常,你有更要緊的事去做,回到漢中後馬上前往荊州,教二弟整合荊州兵馬,點視糧草隨時等候本王命令出兵宛洛!”馬良答應。
劉備等趕回漢中,成都傳來消息黃元已被楊洪派遣將軍陳曶、鄭綽討平,押在成都。
劉備命令將黃元移到巴東郡,自己要親自審問。劉備與諸葛亮、費禕等相見,詢問起遷民進程。
諸葛亮上前稟報道“王上,亮與張鬆等人合計,以現有的財力和物力,遷民三萬七千戶最合理,不至於陷於無糧無錢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