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傾逐鼎!
張鬆懇請劉備稱帝,劉備不禁心中怦怦跳,帝位可謂是夢寐以求的極致權力,自己現在奮鬥確實是複興漢室,但也曾無數次夢想到至高無上的位置,現在漢帝失位,那不自己的機會來了。
強裝鎮靜,劉備咳嗽一聲道“子鬆說和那裡話,漢帝生死不知,我等當以討賊迎帝為當下頭等大事,況且我有何德行,無才無德,禮法不和,不可不可!”
張鬆進言道“曹丕已經稱帝,那王上是誰的漢中王?不稱帝大漢就真正的被曹丕所謂的魏取代,王上要以什麼名義去伐魏呢?
王上不稱帝等於說默認了曹丕的帝位,縱然打出討逆複漢的旗號,漢在那裡,漢帝都拱手讓位了,王上擁立舊漢的話就等於隨同天子稱臣讓位,王上和我等一眾是誰的臣子?
漢都沒了何談討伐逆賊,誰會響應王上?況且天下人心為道義者曆來都是是鳳毛麟角,否則先賢怎會頌揚舍生取義。
更多人是為了官爵名利,他們來投奔王上,王上利是金銀可給,官職,爵位,功名怎麼辦,許諾事成之後奏明天子,天子何在?王上,這恐怕無法鼓動人心。
等漢帝重新登基太虛無縹緲,就眼下來說,恕臣冒昧,曹丕勢力勝我們甚多,忠臣義士更被清除殆儘,複興大業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且不說那時候誰當漢帝,就是眼下王上麾下的將士們的鬥誌都會消磨殆儘,漢會真正的完全消失在人心中,土崩瓦解!
唯有給予眾人能看得見的,才能拴住人心,凝聚起力量。”
劉備暗自點頭,確實,一味地畫餅充饑根本無用,漢帝禪位的消息傳遍自己的勢力範圍,躍躍欲試的人必定大有人在。
劉備開口道“子鬆,你太高看我劉備了,你和孔明確有蕭何張良之才,恐怕劉備沒有光武帝之命。大漢兩京長安、洛陽皆不在我手中,兩京乃大漢定國之本。
從血統來看,劉備並非當今漢帝嫡親,連旁支都算不上。大漢落魄劉氏子弟何其多,光憑這兩點就會落人口實,損我一直奉行的大義。”
張鬆正要再開口,諸葛亮看出劉備之憂,張口道“亮明白王上所慮,漢之兩京雖然不在王上手中,然漢崛起乃在漢中,高祖憑借巴蜀便掃平天下,王上不禁占巴蜀,還據荊州、關隴之地,勢力遠勝高祖,長安遙遙在望,取之不難。
至於說血統,王上,大漢立國以來,自文帝時高祖嫡係血脈便交由旁支繼承,光武帝亦是如此。
與其說繼承血統,不如說誰能展現劉氏之本,高祖生平百折不撓,屢敗屢戰,戰勝項羽,席卷天下。
王上和高祖何其相似,況且王上禮賢下士,善待百姓,天下人無不心悅誠服。
王上,亮願意往說服隴西太守徐邈,金城太守蘇則,讓二人共奉王上為天下之主,承襲漢統!”
張鬆暗暗佩服諸葛亮明白劉備所想,徐邈、蘇則二人乃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太守,就如同當初劉備進位漢中王為首乃是馬超,因為劉備麾下關張等雖然是親信,但官職都是劉備私相授予,不曾得到正式任命。
現今劉備若想稱帝,首先需要天下士人的擁戴和承認,曹丕稱帝的理由是承漢禪讓,就算劉備不認賬,對中原大批士人來說是法理正統。
蘇則被舉孝廉和茂才,朝廷征召任職,先後出任過酒泉郡太守,調任安定郡、武都郡太守,所任郡縣都頌其威名。曹操征伐張魯,見到蘇則,對他很欣賞,打敗張魯以後,平定安撫住在各氐族部落,打通了河西走廊,轉任金城太守。
徐邈先後在朝中任過丞相軍謀掾、奉高縣令、東曹議令史、尚書郎。後來,出任隴西郡太守。
二人是劉備勢力下極少數在朝堂侍奉過天子的人,二人是否承認劉備,等於說是表現出漢亡後士人們對劉備的態度。
劉備心中實則不抱太大希望,徐邈之前說過此事(一百三十三章),回想起來劉備感覺徐邈不會支持,好一點最多是不表態,蘇則應該差不多。
劉備沉吟良久道“孔明不要談這個了,不急,這事急不來。先派人到隴右去跟劉巴說一聲,讓他告訴徐邈、蘇則,看看作何反應。
叮囑劉巴和各郡太守,曹丕稱帝,來者不善,小心應付。”諸葛亮、張鬆,拱手應諾。
劉備起身,轉身拔出架子上的雙股劍道“孔明、子喬,眼下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
劉備劍指東北道“雲長那裡鬨得越大越好,最好能多打幾場勝仗,揚我雄威,壯人膽氣,騷擾糾纏已經不適用了。
漢中也要出兵,鑄造直百錢立刻去辦,越快越好,這是頭等大事,你二人有要求隻管提。
除了魏延要整軍待命,還有臨涇郡趙子龍那裡,授予其臨機專斷之權,許其調動本部兵馬,伺機出兵攻擊。
不過要派個監軍,免得落人閒話,嗯,就派關興去吧,反正為主是子龍!對了,上次說調回李恢回來(一百四十八章提到),緩一緩,先讓他襄助子龍,看能否來個南北夾擊。”
劉備自顧自的說話,諸葛亮、張鬆對視一眼,都驚訝於劉備的灑脫,就眼下天下三分大局已定,劉備是唯一一個有實力的劉氏宗親,說到底承漢唯有劉備一人。
血統、兩京、人心其實都可以無視掉。在帝位麵前劉備顯得並不急切,反倒是著眼於當前,這份從容不迫的雅量讓二人欽佩。
實則劉備早已知道自己有帝位的緣分(第一章),既然早晚能坐上,何必急於一時,不過劉備口風嚴實,這麼多年三兄弟守口如瓶。
劉備還劍入鞘坐下,看二人盯著自己不禁咳嗽一聲道“孔明、子喬,你們以為如何!”
張鬆連忙道“王上說的臣都記下了,馬上去辦!”
劉備點頭道“那好,把張裕、周群叫進來,占上一卦看看出兵吉凶!”張鬆拍掌,侍者聽到後將二人請如。
張裕、周群施禮,劉備請二人坐下道“張司馬(益州後部司馬)、周校尉(儒林校尉),曹丕無道篡漢,大漢國祚將斷,本王雖說實力不及曹丕,但尤想興兵北伐,克複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