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傾逐鼎!
漢中城固外,劉備派吳班為護軍,前來傳達出兵將令,令張飛、雷銅整點大軍,襲取南鄉、房陵,收回上庸三郡。
張飛領命後,吳班指著下麵胡兩名年輕人道“那兩人是申耽之子申通,申儀之子申連,當初申耽將自己的妻兒並宗族送往成都為人質,王上於是用申耽兄弟繼續把守上庸三城(四十三章)。
不料曹軍襲來,申儀、申耽先後投降,始料不及。王上仁慈,並未殺申耽妻兒宗族,如今大軍出上庸,取房陵、南鄉,特命二人隨軍,看能否勸降申耽、申儀棄暗投明。”言罷叫二人上來拜見張飛。
張飛衝申通、申連道“嗯嗯,好好乾,把你們的父親拉回來,你們父子好團聚!”申通、申連應諾。
張飛、雷銅、吳班率步騎兵一萬五千兵馬沿漢水之下,全軍快速行進,為行動保密,一路不生火做飯,連漢軍上庸城都未曾知會,張飛襲往南鄉,雷銅帶著申通、申連前去襲取房陵。
魏南鄉太守傅方見張飛率萬餘騎兵列陣城下,不禁駭然。張飛宣威城下,然後派使者進城勸降。
傅方前時接到南陽被圍的消息,現今曹丕篡漢,劉備大軍前來討伐,夏侯尚自身難保,自己孤城無援,不如投降保命。
當下信誓旦旦對使者道“我傅方本是大漢太守,繼任魏職,早已不忿,漢中王大漢劉氏宗親,天命所歸,怎敢相抗!”召集眾人,開城投降張飛。
傅方率眾人前來拜見張飛,張飛心中對傅方不戰而降的行徑非常鄙視,不過終究是五十歲的人了,場麵上傅太守棄暗投明之類的話還是要說的。一並進城更換旗幟,收編兵馬,安撫百姓。
張飛與護軍吳班商議,前時夏侯尚自武關而下,偷襲上庸三郡,今南鄉不戰而降,暫且不去支援雷銅,轉而北上偷襲武關,看能否拿下這處緊要關隘。
商議已畢,張飛命人將傅方送到房陵勸降房陵太守,分出兩千兵馬守住南鄉,張飛同吳班火速北上,直撲武關。
武關外的一處山頭上,張飛和吳班暗自觀瞧,武關與函穀關、蕭關、大散關稱為“秦之四塞”,春秋時即以建置。
武關關城建立在峽穀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所以春秋時稱為“少習關”。
張飛登高觀看武關良久對吳班道“武關地勢無法展開大規模兵馬,強攻絕非上策,吳護軍可有好計?”
吳班出計道“我軍可派人攀登武關兩側山巒,廣置火把,武關以北的路徑也命每名士卒手持雙火把。
今晚挑選身手靈巧的精銳士卒悄然靠近武關偷城,一鼓而下最好。若被發覺,立即點燃火把,大造聲勢,轉為強攻。”
張飛點頭道“好,就這麼乾。”
當晚子時,張飛率兩百兵馬悄然靠近武關關城,搭上雲梯,開始攀城。漢軍兵馬登上關城垛口,正要跨進去,忽然守關曹軍看到猛地察覺,一聲敵襲。
曹軍立刻揮舞兵刃,漢軍將士早有準備,當頭一刀砍下,張飛看差一點就可成功不禁暗道可惜,催促兵馬加緊攀爬。
曹軍城門鼓響起,武關曹軍紛紛披掛前來,後麵的吳班也不再隱藏行蹤,一麵加派人手攻關,同時下令火把齊燃。
武關上的曹軍見遠處滿天的火光撲來,著實震驚。兩麵山上的漢軍見火把燃起一並點火,一時間照亮整個武關。
張飛在關下雷吼道“燕人張飛張翼德在此,識相的趕緊投降!”
曹軍確實被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驚到了,卻並沒有潰散,曹軍守將乃張既所遣中郎將鍾隆。
張既派遣之人豈是無能之人,鍾隆率守關精銳兵馬前來支援,對於山巒兩側的火光,鍾隆清楚武關地勢,不以為意道“將士們不要慌,武關兩側的山根本翻不過大隊人馬,哪怕翻過去幾個人也早沒力氣了,除了放火唬人沒什麼用。
遠處賊兵再多無用,武關就這麼點地方,一次上來的人數極為有限,守住正麵就能贏,贏了就有賞賜,立功就能升官,把他們趕下去。”
曹軍聞言漸漸穩住陣腳,不讓漢軍登上關城。鍾隆派出親衛疾馳到城關倉庫,翻出火油,搬到城頭。
城頭情況危急,鍾隆親自添堵缺口,不過漢軍依舊自其它三處源源不斷爬上來,形成半圈慢慢擴大。若不是武關高大險峻,恐怕早已失陷。
鍾隆見火油抬上來,用刀柄磕開罐子,刺倒一名剛爬上來的漢軍,趁漢軍下一人還未爬上來的機會向下擲出火油,最上麵的漢軍登時身上沾滿。
鍾隆接著扔出旁邊的火把瞬間哀嚎聲起,漢軍跳下雲梯,如此高的距離,眼見活不成了。雲梯上也沾了火油,燃燒起來,鍾隆再擲出一罐,雲梯的火燒的更旺了,漢軍紛紛跳下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