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傾逐鼎!
關平、鄧艾撤回二十日,上庸吳班處派來信使,向關羽稟報“廖化已然率兵自沿商山退至上庸!”
關羽自是大喜,如此一來北伐斷後兩支兵馬最多的部隊都成功撤回,損失自是不輕,好歹諸將皆在。關羽著令吳班好生犒勞,待修整齊備回返荊州會合。
待安排信使返回上庸,關羽與龐統商議道“士元,鄧艾、廖化返回,北方所遺僅剩零星散兵兵馬,極其有限,與其在此空耗將士的精力,不如回返襄樊休息,養足精神,恢複士氣,以圖再戰!”
龐統當即讚成道“我看且召集諸將往襄陽舉辦大會,確定用兵方略並重新編組兵馬,以策萬全!”
二人商議畢,由關平率千餘騎兵,五千步卒留守新野,駐防監視魏軍動向,做為應對魏軍第一道防線,召令張飛、龐德等撤回樊城、襄陽,張飛所部騎兵撤離到荊山休息,精味馬匹,蓄養馬力。
十日後,關羽同徐庶、張飛、馮習、泠苞、趙融、袁琳、楊儀、宗預、雷銅、鄧艾與樊城召開大會,至於馬岱、王甫、吳碭、袁龍等或因官職尚輕,或另有事務未出席。
龐統事先在地上鋪開地圖,眾將參禮畢圍繞地圖並立,關羽示意龐統,龐統領會後朗聲道“眾位將軍,我等北伐逆賊曹氏,幸賴眾位奮勇爭先,廝殺三月有餘,終歸全師回返。
如今戰事已畢,然曹丕自持兵馬強勁,怎會容忍他人對其加以刀兵征伐,此子絕不甘心受此大辱,料想魏賊會很快的予以報複。
用兵之法應料敵於先,更應以備萬全,今日正為商討應對魏賊南下之勢。”
徐庶過話頭道“數日前我已與潘濬、董和等各郡太守統計出尚有的兵馬。荊州現在有泠苞部萬餘人(南陽城下的兵馬),馮習部四千兵馬(北上支援的八千兵馬),甘寧部一萬兩千兵馬(四萬南撤兵馬),三將軍部因縱有死傷補充及時,保持住上萬騎兵。
另有鄧艾部近三千兵馬,廖化部大概三千左右,這是北伐後所剩兵馬,加起來尚大概有四萬兵馬。另有新野、樊城、襄陽守軍加起來七千有餘,逃回殘兵千餘殘兵,吳班在上庸有五千兵馬,不過不敢輕動。”
眾將聽罷紛紛歎息,大督馮習道“北伐前後投入兵力將近十萬(荊州五萬五千,馮習自益州率兩萬兵馬入荊,張飛自漢中率一萬五千奪下上庸後入荊,另外還有兩萬雜兵等等),竟然折損六成!”
關羽微微點頭道“關某明白馮都督的意思,‘兵者,凶器也。不可不慎用也!’袁紹官渡,曹操赤壁,發動時他們一定也好好謀劃,細細思量,一旦打起來控製不住,什麼情況都會發生,敵軍不會如我所願事事占得先機!”
沉默片刻,關羽一拍桌案道“多說於事無補,來,且顧商量接下來的迎戰之法!眾位將軍,賊軍南下,首當其衝在樊城、襄陽兩地,兩城安危關係整個荊州,兩城守將則肩負重任。
關某之意令龐德、王甫、楊儀、張翼率一萬兵馬駐守樊城。
令關平、袁琳、袁龍率一萬兵馬守襄陽,糧草儲存供給在一年以上,城中老弱遷移走,剩下的青壯男女願意留下則留下幫助守城,不願意隨同南遷,各種器械自是有限供給。
整個襄樊周圍堅壁清野,房屋儘數拆毀,磚石用於填補破損城牆,木梁做檑木之用,其餘無用儘數焚毀,以應對魏軍來襲!”
龐德、楊儀、袁琳應聲道“末將聽從君侯調令!”
關羽喜道“甚好,你們有所需求儘管開口,關某儘量滿足!”
龐統補充道“三位將軍,魏軍若南下必定大軍圍城,我等自會在外圍尋找破綻予以支援,但恐怕戰事曠日持久,糧草、器械等物難以有機會再行運入城中供給,故三位將軍早有所思,以備萬全!”
略一思量龐德道”糧草器械君侯自是為我等考慮周到,末將不必操心,唯有一點請求君侯在荊州召集熟練窯匠、版築(瓦匠)。”
龐統略一思略立即領會道“你想讓窯匠燒磚牆,版築修補城牆!”
龐德道“正是,末將前時守衛南陽,南陽城牆高大不遜於襄陽,更勝樊城卻終為曹操所破。末將多番考慮以為守城依仗首在堅城,要想在霹靂車的打擊下保證城牆堅固需要邊修邊防,外牆受不住在城內修築臨時矮牆防堵,層層阻擊消耗敵人效果最佳,有窯匠、版築效率會大大提高,最好守城將士多少學習,戰況集結工匠無法登城修繕時應應急。”
關羽讚許道“好,關某立即責令去辦!”
龐德又道“末將還有個請求,守城將士的挑選,必須是老實的良家百姓,身份清白的荊州子弟,以保證無論在何種艱難情況下都能服從命令死守城池。
守城將士的家眷若在襄陽、樊城中的全部遷出城中,他們家眷需要登記明白,末將要告訴將士們,以免他們為保家眷設法投降,讓他們產生自己投降或畏戰會連累家眷看,荊州子弟的身份能以此激勵他們保衛故鄉的守土之意,以堅死戰之心!”
關羽緩緩道“好,如你所請,四萬兵馬優先供你挑選,若所選不足關某另行選派,襄陽如此例!”
龐德拱手道“謝君侯!”
關羽點點頭,繼續道“剩下一萬七千步卒分彆交由馮習、趙融、宗預統率,騎兵依舊交由三將軍統率,鄧艾立即返回荊南三軍選拔屯田兵,嚴加訓練聽候調遣,泠苞同趙累往江陵接管水軍,聽候調遣。”眾將除泠苞外轟然答應。
泠苞上前道“君侯,末將不曾習過水戰,如何統率水軍,接管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