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處於社會底層非世族出身的平民來說,富庶或許不過三代,但貧窮困苦卻總是代代相傳。
也許正是那一年又一年的對於新年的期盼,支撐著無數的勞苦大眾活下去。
在這一天,每個人會都對相遇的任何一個人抱有最大的善意。無論是相熟的街坊故鄰,又或者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都會互相拱手作揖,衷心祝福。
在普通鎮民為了新年興高采烈,鞭炮齊鳴的同時,作為本地望族的林氏一族自然也不會閒著。
但是,今年的林氏一族與往常好像不太一樣。
數百年以來,林氏一族長盛不衰,可以說是江州一等一的世家大族。
自從前朝行科舉取士以來,原本地位崇高到可無視皇帝至尊之位的傳統世族漸趨式微。
科舉取士數百年,世族根基土崩瓦解。又加上了幾場波及天下的亂世紛爭,一次次削弱著各大世族,很多世族直至消亡也未能恢複祖上的榮光。
時至今日,各大世族早已不複往日之盛。甚至就連以前能夠數次曆經改朝換代而不倒、數百年而不衰的王、謝、裴等門閥都已經消逝在了時間長河之中。
如今世族對於天下大勢,對於朝局的影響也早就微乎其微,再難左右大局。對於這一點,林氏一族自然也不例外。
林氏一族原本不過是寒門士族,哪怕是在林氏最繁盛時,依然不能與王、謝等高門大閥相提並論。
曾幾何時,林氏也在亂世中也經曆了一段時間的風雨飄搖的淒慘日子。而林氏卻能夠長盛不衰,甚至在世家衰微的本朝更進一步,自然是有其道理在其中。
與其他大族固步自封,一味地對科舉的抵製不同,當時的林氏族長在科舉之初,便預見到了今日局麵是大勢所趨。
那時的世家大族,尚有著尊崇的地位。然而那時的林氏一族就已然明白,世族沒落已成定居。
科舉既開,有此利器,曆代帝王必然會借此事不遺餘力的打壓各大世族。
之後的數百年間,世族勢力縱有反複,也不過是回光返照。
那些選擇強硬對抗的世族,都在大勢下被碾壓的灰飛煙滅。而順勢而為的林氏一族,反倒能保全自身。
所以林氏在那以後,就放下了所謂世族的架子,讓族人與那些原本看不起的下等人一同參與到科舉考試之中。
世族畢竟是世族,有著平民所不具備的幾百年積累的底蘊和影響在。
有了這份底蘊,林氏族人往往在科舉之中更有優勢。雖沒有了以往通過九品中正製直接被舉薦做官的權力,但在科舉之下,曆代卻也不缺入朝為官者。其中出將入相者,也不乏其人。
曆經數代經營,林氏族人們早已開枝散葉。除了江州主脈之外,支脈旁氏也是遍及各地,林氏一族的影響力,早已不再局限於江州一隅之地。
林氏各地族人中,優者為官吏、次者為商賈。如果資質再差一些,連族內產業也無法打理,那也不用害怕。在族人們的照料下,怎麼著也能有份衣食無憂的營生。
在江州主脈的庇護下,這些旁支大多都在當地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雖說論起地位、財力來說不及主脈,卻也不可小視。
這次的新年,林氏一族顯得格外熱鬨。就在年前,族長林汝賢以祭祖的名義召集各地族人,使得多年以來分散在江州各地的林氏族人紛紛趕了回來,重新聚集在江源鎮林氏祖地。
那些上了年紀的族人還依稀記得,林氏一族上次聚集族人,還是在十五年前林汝賢繼承族長之位的時候。
除夕當晚,在林氏宗祠裡,林氏一脈舉行了至今已沿襲千百年的祭祖儀式。
儀式首先由宗老宣讀祭文,而後再由出身嫡長房的當代族長林汝賢為首,其餘眾人按照長幼嫡庶的順序,依次對祖先靈位進行祭拜。
祭祖儀式之後,林汝賢請各位族老留在了宗祠議事廳議事,包括林凡在內的其餘人等都退了出去。
林汝賢與幾位族老分主次落座之後,一位族老笑嗬嗬說道:“不知族長將我等召集而來,所為何事啊?”
林汝賢笑了笑:“幾位族叔,我之所以將大家聚來,確是因為有要事相商。”
“想必幾位族叔也都聽說了,年後我就要入京為官,擔任禦史台的左僉都禦史。這事耽誤不得,我下個月就要出發。”
“各位族叔,此去京城舟車勞頓,我與夫人年紀大了,路途上需要人照料。再說京城不比江州,很多事情不像家裡這麼方便,到時各種事務也需要有人打理。所以我想從咱們林氏宗族裡選兩名年輕後輩跟我一同入京,不知幾位族叔可有好的人選?”
族老們聽到此言,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他們知道自家後輩若是能跟著林汝賢這位朝中重臣,自然是前途無量。
隻要有了林汝賢的傾力提拔,就算是以後沒有功名在身,步入仕途為官也並不是完全不可能。
就算是以後不能做官,作為林汝賢的後輩,在京城往來皆是達官貴人以及權貴子弟,也可以借此開拓眼界和積累人脈。去京城曆練一番,對他們的以後也是好事。
片刻的沉默後,其中一位道:“族長言之有理,出門在外,外人哪裡有自家人用起來可靠和順心。我有一個孫兒林紹,為人忠厚勤勉,手腳勤快,頭腦也算靈光。現在已經開始接手家裡的生意了,有他照應族長,我這把老骨頭也可以放心許多!”
林汝賢點頭:“林紹這個孩子我也見過幾次,此子頗有些聰慧。年紀輕輕就將家族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條,待人接物也極有禮數,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另一位族老這時候說道:“林紹這小子自然是極好,可是既然族長有意培養族內年輕後輩,大家就都不要藏著掖著了,把各家的青年才俊都拿出來曬曬,選兩個合適的。”
其餘幾位族老也都點頭附和,七嘴八舌的向林汝賢推薦著自己的後輩。
經過一番爭論以及利益交換,最終確定由林紹和另一位族老的後輩林青陽隨林汝賢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