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臣!
篡臣第一百四十二章初勝雖說在這次的拚殺中官軍騎兵占了上風,但有了這股賊軍牽製,安寧也無法再次去攔截剩下的那一半賊軍騎兵了。
不過好在曾涼他們也及時趕到了,他們幫左翼穩定了陣型,抗住了賊軍騎兵的這一次攻勢。
賊軍騎兵一攻無果,便知很難再有第二次機會了。麵對防守嚴密的官軍,他們這些人數不多的騎兵要是頂著弓弩硬衝,難有成效不說,還隻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沒有把握住時機的賊軍騎兵隻能退去,前去支援另一支騎兵,與安寧他們再度展開廝殺。他們是想要先把官軍這一小股騎兵吃掉,然後再看看是否有機會能夠讓他們再次衝擊官軍步軍陣形。
然而他們的打算還是落了空,因為左翼官軍這時的兵力已經超過了三千人,已經超過了對麵的賊兵人數,有了反擊的實力。
等賊軍騎兵一退,左翼官軍就開始反推賊軍步兵,並分兵援助前鋒軍。
由於出於對陳方舒和王虎他們的信任,林凡將官軍兵力都集中在了左翼,手中沒有了其餘的兵力去支援前鋒軍。
因此在賊兵後援趕到戰場上之後,官軍前鋒這邊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他們對麵的賊兵已數倍於己身,陣形在不停的被壓縮,傷亡也不停增加。
陣形的鬆動讓官軍中不少人在心理上也發生了動搖,再精銳的士兵也是會害怕的,尤其是在處於劣勢的時候,會更加明顯。而這種恐懼一旦滋生,就再難被撲滅。
人都是怕死的,在這種情況下,官軍中已經有人準備尋找後路了。
因為士兵裡有這種想法的產生,直接影響到了官軍的戰力。官軍陣形搖晃的更加厲害了,隨時都可能破碎,而那種事情萬一真的發生,官軍必然潰敗,因此前鋒官軍麵臨的情況更危險了。
一直戰鬥在最前線的陳方舒也發現了這一現象,為了挽回頹勢,堅持到援軍到來。
他一麵奮力廝殺,一邊大聲喝道“依照軍法,一隊之中,若有臨陣脫逃者,隊正斬首;若因士兵畏戰不前而致隊正戰死者,滿隊皆斬!”
林凡從來不會虧待自己的士兵,但相比其他軍隊,他的軍法也同樣嚴苛,執行起來更是毫不含糊。
就在陳方舒喊出這些話的同時,在另一側率領官軍抵擋賊軍的王虎也在喊。在軍法的壓製下,官軍才總算沒有發生潰退,穩住了搖搖欲墜的陣形。
官軍的陣形看似脆弱,一碰就好像要碎,可卻在賊軍一次次的衝擊中屹立不倒。賊軍始終無法徹底衝破他們的防線,反倒被他們牽製住了大部兵力。
他們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了最後,等左翼援軍加入戰團以後,局勢反轉。官軍各處都開始反攻,穩不住陣形的就變成了賊軍。
杜子山看著亂成一團的戰場,除了占據人數優勢的騎兵之外,戰場其餘局勢已全部陷入了被動。
事不可為,再打下去隻會更加的不可收拾。杜子山不是一個執拗的人,他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很快便做了決定
。
他下令道“命令除前鋒軍外,各部脫離與敵軍接觸,準備後撤。騎兵負責斷後,阻斷官軍追擊。”
他的命令很快就被傳達下去,因此除了與官軍廝殺到不可分割的賊兵前鋒外,其餘各部賊軍開始後撤。
打仗的時候撤退永遠是一場技術活,尤其是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想要安然無恙的把軍隊的撤出戰場,其中的難度可能比打一次勝仗還大。
而從戰場上的情形來看,顯然杜子山做的不錯,這支賊軍也不負精銳之名。
各部都自動安排了人斷後,其餘人逐漸脫離與官軍的纏鬥,有條不紊的向戰場後方撤去。
賊軍騎兵留下少部分牽製安寧等人,餘下的也再次介入戰場,遊弋各處,將試圖追殺的官軍與正在後撤的自己人分割開來,免得在撤退中被官軍所趁,發生混亂。
很快,除了正在與官軍膠著的賊軍前鋒之外,賊軍大部都退出了戰場。
杜子山最後看了一眼被他留下斷後,此時仍在與敵廝殺的部下。戰至這一刻,他們是無論如何也出不來了。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些許歉意,但還是果決的說道“撤!”
賊軍緩緩後撤,騎兵遊走在最後,不給官軍追擊的機會。
而此時還在戰場之上的賊兵也爆發出了最後的悍勇,死死地拖住了官軍大部,為同袍爭取後撤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