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的這個反應,讓周暢還以為他不去勤王讓林凡擔憂勤王兵力不足。
“以京師周邊現有的兵力加上天下各地的勤王兵馬,其實就已經足夠了。京城那邊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滿真大軍遲早也是要退出去的。至於我去與不去,都不會影響到大局!”周暢解釋道。
“何況我雖不去,但淮南道官軍領兵之人既然是你,你又是文官,所以我會給紀明嵐修書一封,讓他儘量配合於你。到那時你們的兵力合起來,也不算弱了。”
“而且如果我大軍現在開拔勤王,由於人數太多,還有糧草和各種軍需緇重要準備,行軍必然會受影響,反而會拖慢你們淮南道官軍的行軍速度。”
林凡見周暢誤會了自己的意思,連忙又道“我說的不是這個,而是陛下那邊…!”
很多話在朝堂之上都很容易犯忌諱,因此林凡不敢明說。
但以周暢在官場上的多年經驗,自然不會聽不出其中的含義。
周暢這才反應過來,林凡原來不是擔心勤王兵力問題,而是在擔心自己。
如今外邊雖是冰天雪地,眼前這個第一次見麵的小輩卻是讓他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意。
但他還是說道“我不能去勤王,除了剛才那些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中原道這邊目前還離不開我!”
“陳興隆雖說已經死了,但還遠遠算不上高枕無憂。無數的賊兵勢力散落各地,彆看他們現在的不成氣候,隻能在官軍的追剿下東躲西藏。”
“但如果不能及時清剿的話,以中原道現在災民遍地的情勢,用不了太長時間,他們就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殺了一個陳興隆,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陳興隆。到時候恐怕遍地都是草頭王,隻會更加的生靈塗炭!”
“所以我得留在這邊組織剿匪的各項事宜,把整個中原道給過一遍,絕不能給那些賊軍死灰複燃的機會。要不然,朝廷往後的日子,隻會更加的不好過!”
對於周暢的這個選擇,林凡是大為擔憂,他憂心道“可是這畢竟是陛下明發詔書,號令天下兵馬勤王。”
“大雲內地的精銳官軍,除了遼東邊軍之外,如今大半都在叔父手裡。之前有中原道戰事拖著,叔父還可以有理由不去,而今戰事既止,陳興隆和他的興王軍已然敗亡,叔父如果還不去,陛下那邊該怎麼交代?”
周暢身為一道總督,不會意識不到這個,而他既然能做下這個決定,就更不會沒想過這個問題。
很有可能在遇到林凡之前,他就已經無數遍的思考過這個問題了。
而且相對林凡,周暢就少了許多忌諱,很多林凡不能說的話在周暢這裡就算不了什麼了。
他十分平靜的說道“我這樣做,陛下肯定會不滿。以陛下的性子,說不得還會懷疑我擁兵自重甚至彆有用心,就此失去陛下的信任,事後被陛下秋後算賬都有可能。”
“隻是我卻不得不為,我若是領兵北上,固然是討好陛下,令陛下歡喜,可以加官進爵。可若是為了這個錯過剿匪的最佳時機,以致賊人得到喘息之機甚至東山再起的話,那就是對朝廷、對百姓、更是對大雲江山的不負責任。”
“為了我個人的前途,而置天下蒼生於不顧,我不為也!”
見林凡的擔憂神情,周暢朗聲大笑,開解他道“你不用為我擔心,陛下還要我為他打仗呢,暫時不會動我。”
“最多也就是把我手中的兵權分出去一些,再派一些人來製衡於我。然後等到中原道的戰事徹底結束,給我一個三公三孤的虛銜養老,讓我混吃等死也就是了,不會把我怎麼樣的!”
“所以我才會說陳興隆死在你手上對我不一定是壞事,或許可以為我爭取一些時間。”
他的這些話讓林凡心中的擔憂減輕了不少,但還是難掩憂慮之情。
失去聖心的下場,曆朝曆代的史書上寫的清清楚楚,哪有周暢說的那麼簡單。
尤其是當今天子,那是一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龍氣之盛古今少有。
對於膽敢悖逆自己的人,無論你是先帝舊臣還是功臣名將,陛下向來不留情麵。
陛下登基十幾年來,被下獄的文武大臣不計其數,很多都沒能活著出來。
而開刀問斬者亦不在少數,京城裡的刑場之上,處決朝廷官員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其中不乏一二品的大員。
這些前車之鑒曆曆在目,林凡哪能不擔心。
林凡自問若是把他放在周暢今日的這個立場上,他或許也會做和周暢同樣的選擇,但卻很難做到如此的坦然。
而心中那抹不去的擔憂也讓林凡做下了一個決定,所以他開口說道“小侄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叔父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