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臣!
篡臣第二百零一章鬨事在朝廷的這些賞賜之中,除了那些東西以外,還包括有賞銀四千兩。
然而這四千兩銀子裡麵,竟然也有兩千兩是用寶鈔充抵的,而非戶部府庫裡的官銀。
可天下誰不知道寶鈔這東西上麵印的數額很大,然而實際上一貫寶鈔卻連幾個銅板都換不到,所以全體將士們最後實打實到手的銀子,不過才兩千兩。
淮南道勤王官軍從出發之時總共有四千餘人,到一場大戰下來,還活著的就隻剩下一千三百餘人。
原本人數還要再多一些,可大戰之後營中將士幾乎人人掛彩,連病帶傷之下,又有一些人沒有撐過來,死在了這異地他鄉的大雲京畿。
四千餘人,有將近三千人把命給丟在了這裡,可這些錢平均下來,每個人還分不到八錢銀子。
不管這是皇帝的旨意還是隻是下麵官員的克扣,都點爆了將士們的怒火。
合著在皇帝陛下和朝中那些大人物眼裡,他們這些人的命就如此的賤,連一兩銀子都不值?那兄弟們拚了命,千裡迢迢的從淮南道趕過來勤王又是為了什麼?對那些死在戰場上的兄弟們來說,又是何其的不值?朝廷如此作為,豈非讓人齒冷?
這種類似於羞辱的賞賜,讓全軍將士們憤慨不已,群情激憤之下,差一點就全營嘩變了。
好在鄧文通和曾涼他們一直待在營內,好說歹說,這才把氣的不輕的將士們給安撫了下去。
不過事情雖是過去了,可這時大家又想起來了林凡前幾日讓李青山送來的五千兩銀子的事情。
由於林凡讓李青山瞞著將士們寶鈔的事情,故此大家一開始都不知道朝廷對大人的賞銀大部分也是以寶鈔充抵的。
這是朝廷給大人的,大家當時也不怎麼好意思要。但大人體恤士卒,執意要分給眾人,將士們也不好推脫。所以鄧文通和曾涼還是代表將士們收了下來,並很快將部分銀子分發了下去。
剩下的大部分銀兩,經過全軍一致同意,將作為對陣亡和傷殘將士的撫恤,留給那些將士們的家人。
而這件事的發生,讓大家都有些回過味來了,哪裡還會不知道這裡麵的貓膩,既然他們的賞銀是用寶鈔充抵的,那大人那裡也不會例外,隻怕也是和他們一樣,大人拿過來的五千兩銀子,恐怕大部分也是大人自掏腰包來添補兄弟們。
雖然大人和營裡的將軍們都沒有明說,可大家也都不是傻子,他們都覺得這裡麵肯定有事情,便有人主動前去找李青山求證。
李青山有林凡的交代,哪裡肯說,隻能一口咬定說自己也不清楚。
隻是一句不清楚,士兵們哪裡會肯善罷甘休,既然李青山不說,那他們就去找其他人。當日在林府接旨的人那麼多,人多口雜,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到守口如瓶,隻要用心,他們總能問的出來。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士兵們找到了一個林府當日在場的下人,趁他出府的時候,便借口說是要請他喝酒,在酒桌上對他連哄帶嚇。
那人隻不過是林府一個普通的下人,雖說比起普通人家的百姓多了那麼一點見識,可說到底也隻是一個仆役而已,什麼
時候見過這種陣仗,被一群兵痞一樣的壯漢圍著,那人都快嚇尿了褲子了。
而且他也不覺得這是什麼重要的消息,府中當日不少人都在場,知道的人不在少數,就算傳了出去也不會對府中的主人造成什麼壞的影響,反而是能有一個更好的名聲,也沒什麼隱瞞的必要,所以他們最後還是從他那裡得到了想要的消息。
原來朝廷雖說是給大人五千兩,實則四千兩都是寶鈔,隻有一千兩是現銀。
而大人拿給大家的,是實實在在的五千兩銀子,也就是說其中有四千兩都是大人自己掏的腰包。
等這些人回到營內,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大家,營中將士們無不動容。
感動之餘,便有人想著把這些錢退出來,還給大人。
他們中不少人在合計了一番之後,覺得就該這樣辦。於是大家一起找到了鄧文通,希望他來做主辦這件事。
鄧文通想了半晌,還是否決了這件事。
他向將士們說道“兄弟們,大人這次為什麼要瞞著大家?還不是怕咱們知道了之後不好意思要這些銀子,所以不告訴咱們也是為了大家好。”
“大人是一番好意,才會自己掏銀子給大家夥,現在大家要把這些銀子都送回去,你讓大人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