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現在手中拿的試卷,三本黃岡試卷加在一起都還沒有這套試卷厚。
孟海估算了一下這試卷的頁數。
這至少也得三百來頁吧?
雖然這些試卷上的字體較大,畢竟是毛筆書寫而成的,一張試卷大概有七八題的樣子,但是直接給你來三百多頁,那也太恐怖了。
而且這個時代可沒有選擇題,全部都是填空加簡答題。
就比如說這套試卷的第一道題。
《觀海經》一文中,第三段第二行話是什麼?
孟海連這本書都沒有看過,哪門子知道這第三段第二行的話是什麼?
而且看後麵給出來的橫格,貌似這第二行話至少也是百字出頭。
孟海又隨便從裡麵抽出來了一遝試卷,目光隨意地瞟到第“一佰玖十叁”道題上。
《孔儀與代宗皇帝奏對》其中內容是什麼?
下麵給出兩頁紙的答題內容,然後是第二小問。
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下麵給出一頁白紙的答題內容。
代宗皇帝是如何回複的?
下麵給出一頁答題內容。
這與《勤典·民風》有哪些相似之處?
下麵給出了三頁答題內容。
有什麼樣的啟發?
後麵給出了三頁的答題內容。
呃……
孟海看了看下麵,正在快速答題的考生,又看了看麵前一遝一遝的白紙,當時讓他寫八百字的小論文都沒追恐怖。
他又仔細地觀看了一下,接下來的幾張試卷發現,上麵還有許多是關於刑法方麵的題。
雖然沒有直接說明是采用哪部法典當中的哪一個條例進行斷案,但是斷案是確實涉及關於刑法方麵的許多基礎類型的知識,或者包括還有如何將刑罰與百姓相結合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居多。
所有的題目當中,還是以填空類型的為主,雖說每一空至少也有十幾個字,但是比起小部分動輒就要一兩千字的小作文來說,那些填空題還是容易寫上許多。
孟海隨意地翻動著這一後台的卷子,有些慶幸自己不是土生土長在這個時代的,要不然他非得要學死不可。
孟海不經意地抬頭望向千巨屋內,那些坐在小木屋當中正在科考的考生。
卻發現有許多考生都在撓著頭,或者滿眼無神地望著卷子。
看來這些正在做題的考生,對卷子上的內容也不是什麼都會,除了幾個彆不斷奮筆疾書的考生以外,絕大多數的考生都是一邊寫著一邊想著,甚至還有一些考生一邊寫著一邊吃著帶來的食物點心。
孟海東瞅西看看,看了會考生,看了會巡邏的禮部考官,又看了一會兒左右兩邊各自看書的兩位郎中,他有些無聊的拿出了筆,開始在桌子上的白紙上勾勾畫畫了起來。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太陽逐漸升向高空。
還好,在這高台有人拿布子搭了個布棚,再加上現在已經入秋了天氣並不是很熱,所以坐在布棚裡麵倒也不覺得太過於燥悶。
孟海看著天色可能已經到了,該吃午飯的時候。
他就打算溜出去了。
畢竟他這個副考官也就是個擺設,少他一個不少,多他一個不多,所以他就打算偷偷溜出去。
他借著上茅房為由,結果剛剛來到禮部貢院的大門,就被禮部的官員給攔了下來。
“伯爺,主考官和副考官在這四日的時間內,不得離開禮部貢院。除非有陛下的旨意,在文禮樓內已經為大人們備好了午膳,如果不也覺得腹中饑餓,可以去文禮樓品味美食。”
孟海再三確認。
在科舉考試的這四日時間內,他隻能在禮部貢院裡麵待著,不得外出。
孟海有些鬱悶地繞回到了千舉樓,那裡還站著眾多考生正在答題。
孟海繞過了千舉樓,直接奔著貢院最後方的文禮樓,大踏步而去。
在文禮樓外有一處涼亭,涼亭很大,坐上十幾人都不成問題。
在涼亭的正中央,擺放著三張桌子。
三張小石桌呈現三角形,擺放在涼亭之內。
孟海一步踏入涼亭之中的時候,看見了,正在擺放著食物的禮部官員。
看他的穿著打扮應該就是一個最普通的小職員。
“伯爺,午膳在此處!”
那位禮部小職員看見了東張西望孟海,他衝著不遠處的角落指了指。
在距離涼亭不足十米遠的地方,擺放著一個木架子,在木架子上麵放著食盒,一共有十餘個。
孟海走到木架前隨手拿了一個食盒,再回到涼亭的時候,卻發現遠處的小道上行步郎中與禮部郎中,並排走了過來。
“我說剛剛為何沒見到言宣伯,伯爺原來比我們早來了一步!”
說話的人,是刑部郎中馬高義,他說話的時候嘴角是帶笑的。
因為他兒子馬天的緣故,馬高義在孟海麵前那是半點脾氣都沒有。
他來到不遠處的木架旁,隨手也拿過了一個食盒,接著移步到涼亭當中。
不遠處的禮部郎中同樣如此。
“久仰伯爺大名,在下禮部郎中賀顯!”
禮部郎中賀顯可能知道孟海沒聽說過自己,所以他這算第一次與孟海正式見麵,並先道出了自己的名字。
孟海拱了拱手回禮了“原來是賀大人,久仰久仰。”
在經過兩人這簡短的寒暄之後,三人便坐在了這涼亭的山張石椅上,開始用起了午膳。
食盒挺大,但是在裡麵卻隻放著兩碗葷菜,一碗素菜,外加一碗米飯。
一個肉絲炒金心菜,一個肉絲炒白菜,還有一樣素炒土豆,隻放土豆和鹽炒的那種。
孟海看了看這清淡的菜肴,又看了看不遠處馬高義和賀顯兩人與他同樣的菜肴,也隻得就著白米飯吃了兩口。
“可惜,主考官和副考官在科舉這四日內不能離開此處,要不然肯定去美食樓好好地吃一頓。”
說話的是刑部郎中馬高義。
禮部郎中賀顯認同地點點頭“說的是,目前也就隻得將就得吃些,等四日科舉結束之後,定當好好地大吃一頓。”
孟海爬了兩口飯,完全沒有這個時代尋常書生該有的食不言寢不語,他聽著那兩人說的話,就有些奇怪地問道。
“為何我們不能離開禮部貢院?”
正在吃飯的馬高義和賀顯聽到這裡互相對望了一眼,解釋的是賀顯。
“伯爺今日來晚了,有所不知。今日早間伯爺還沒有來的時候,主考官和我們兩人都已經看過了,這次科考的試題。包括明日要考的測論題,後門要考的鑒賞題包括詩詞題。為了防止這次科考的試題內容外泄,所以作為主考官和副考官的我們不得擅自離開。”
馬高義聽到這裡,點了點頭,附和著說道。
“不僅如此,在貢院當中,我們幾個說話倒還好,與旁人包括那些考官說話都不能超過三句,甚至都不能靠得太近,以防將考題泄露出去。即使今晚休息之時,我們也都要在文禮樓當中住宿,尤其是三位主考大人,在他們的身下放著的就是明日要考的三道測論題,可以說是人在試卷在,就算人沒了試卷,也必須得要保存好。”
孟海聽著這兩人一前一後所說,恍然地點了點頭。
他畢竟不屬於這個時代,不知道這些也不足為怪。
隻不過聽了這兩人的話,他就有些鬱悶,其他幾位主考官和副考官都見過了,明日要考的試題,但是他一個來晚的人,連卷子都沒,摸著乾嗎不讓他離開?
不過這既然是規矩,他也不好破壞。
一想到他還要在這個無聊的地方待上三四天,就不由得覺得頭大。
孟海和這兩位郎中大人相處得不錯,由於整個涼亭周圍並沒有外人的緣故,所以這兩位郎中一邊吃著飯就一邊點頭論足這國家大事,上至朝廷皇帝正在籌辦的正事,下至尋常百姓小民津津樂道的話題。
孟海全程都在聽著,這兩人一會扯東,一會扯西。
直到一頓飯吃完,孟海這才與兩位郎中大人回到千舉樓。
路過高台的時候,發現三位主考官此時也在用餐。
他們所吃得於孟海所吃的一樣,都是碎肉炒白菜,碎肉炒青菜,再來個土豆絲。
孟海見到這一幕,就覺得心中平衡了不少。
國師於文默倒沒怎麼嫌棄,但是在他旁邊的翰林院學士杜定傑與禮部左侍郎蕭雲,這兩人吃飯的時候就有些嫌棄隻不過礙於麵子,這兩人還是將盤子當中不多的食物給吃了乾淨。
在這三位主考官吃完之後,就由禮部官員前來打掃衛生。
孟海吃完飯就有些犯困了,他就看著千舉屋內那些正在進行答題邊吃東西的考生,眼皮有些抬不起來了。
隻不過為了保持他這位副考官的形象,畢竟下麵還有數千考生時不時地抬頭看看上方的主考官和副考官,所以他還得要強打起精神來。
孟海打算去千舉屋內巡視一圈,畢竟走走動也能消消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