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殺身亡的那些使臣的屍體,現在就在刑部的屍房當中。
既然現場查不出個所以然,也隻好去屍房當中看看。
在場的眾人並無異議。
於是浩浩蕩蕩的一大幫人就前往刑部。
孟海這還是第一次走刑部衙的正門,海角跨入大門之中,就跑來了幾個刑部的官吏,其中一個小官身後跟著數十個小吏,帶著馬高義等人前去了屍房。
孟海沒有進去,隻是留在門外等候。
他雖然也經曆過戰場,見過不少屍體,但是在這種場合之下,進入屍房他覺得還是有些彆扭。
更何況這專業和他也不對口,就算他看了屍體上的各種痕跡,也無法辨認出有用的信息。
孟海手中捧著皇餐剛剛送來的鴻臚寺地圖以及傷亡名單,就研究了起來。
馬高義等人在屍房當中呆了大半刻鐘的時間,這才陸續走出。
孟海看他們的表情,他們大概也沒有查出什麼。
天色漸黑。
馬高義為眾人準備了一間空房,裡麵配備了沐浴淨手的器具。
孟海先去了刑部的一間堂房等待,房間很大,裡麵並沒有人。
孟海作者輪椅在大牛和張頂二人的推抬之下的,進了刑部的空堂房。
等了小半刻鐘的時間,馬高義,袁絡沉,宋智等人陸續進入房間之中。
四個重要的人碰頭。
馬高義率先開口“諸位口有發現蛛絲馬跡?”
袁絡沉搖了搖頭“我現在能夠斷定的是,鴻臚寺的那幾處失火點起火的原因都是因為被褥之類易燃的物品燒著所引起的,這應該是放火之人蓄意而為之。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場火儘快的燒起來,而且儘快燒大。但是並不知曉他們到底為何要如此做。”
馬高義聽到這話,也點了點頭。
“說的不錯,而且觀察那些房間,大致可以判斷,黑衣人的數量有15人左右。而且這些黑衣人似乎並不上武藝,無論是從那些使臣的口述,還是據我們調查,這些黑衣人的武力似乎就是普通百姓的水準。而且這些黑衣人之中還有受傷的,但是昨日大火,人們要麼救火,要麼救人,反而沒了黑衣人的蹤跡。”
正如馬高義所說,他們的確發現了有人傷及黑衣人,甚至還有一個崇尚武力的藩邦小國的使臣反手殺死了一個黑衣人,隻不過衝進房間的黑衣人有兩個,那個被殺死的黑衣人屍體,卻被另一個黑衣人給拖走了。
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黑衣人的屍體。
甚至整個京城各個衙門當中,目前都沒有符合描述的報案。
那這被反殺的黑衣人屍首去了何處?
宋智第三個開口發言。
“我觀察了這些使者身上的傷口,這些被黑衣人殺死的各國使臣,大多數都是被刀傷所致。我問了仵作刀傷的模樣,大抵和京城市麵上的刀具一致。雖說這些刀具有著嚴格的審核,但是尋常百姓想要搞上幾件也是容易的,畢竟這種小刀並不鋒利,如果用來切水果切菜還行,但是如果刺傷於人得要反複數刀才行。”
馬高義畢竟是刑部郎中,關於這方麵的消息,他得到的比宋智要靈活。
他點了點頭,附和道。
“根據仵作所說,這些刀的確是我大秦市麵上的尋常刀具。像這樣的刀具差不多五文錢一把,這種刀具並不是很鋒利,但是卻異常堅硬,而且屠戶用的居多。”
“這些死者當中,大多數都是被刀具反複刺殺所致,有一些人身上還有與黑衣人扭打的痕跡,以及跌撞逃亡時被身邊的器物所傷,最終被大火吞噬。”
孟海聽著三個人的討論,他也皺著眉頭思索。
那些死者身上多數為黑衣人留下的刀傷。
有些是被黑衣人刺傷逃竄之時,腦袋或身體其他部位重擊,在其他處最終導致昏迷,被大火吞噬所致。
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失火逃命不及,被掉下的房屋以及大火所吞噬所致。
而黑衣人的蹤跡,確實半點也沒有。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馬高義和袁絡沉兩人開始討論起了造成死者死因的各種模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還原起了案發現場,揣摩那些黑衣人的意圖。
這兩人是衝著案件本身去的,分析著那些黑衣人的動機,以及後續有可能的的作。
而孟海和宋智兩個人卻開始思索起了這件案件的背後,開始琢磨起這件事是否是周國所為。
如果真的是周國所為,那麼周國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這件事不是周國所做,那到底又是何方設立參與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
十幾個黑衣人同時行動,而且在刺殺之後又能消失的無影無蹤,這絕對不是普通勢力能夠做到的,而且這裡麵說不定還有大理寺的官員與那些黑衣人裡應外合,當然,目前這些也都是猜測,還沒有找到具體的實證。
討論之時,有兩個刑部官員送來了幾份文件。
上麵都是被黑衣人刺殺,但是幸存下來的外國使臣對於昨日刺殺之時的口供。
他們大多數見過黑衣人的模樣,但是那些人畢竟是身著黑衣,而且還蒙著臉,分不清具體樣貌,所以能夠的信息是有限。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是聽到了動靜,察覺到了黑衣人的一些動作,所以錄下的口供。
這件事的影響範圍極廣,所以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也是暗中派了不少人力物力調查,這件事已經將口供編成了文檔,現在交於幾人觀閱。
孟海也從中找出了幾張。
大部分都是對黑衣人的描述。
描述的情景也都差不多,身上穿著黑色夜行衣,臉上帶著黑色臉罩,頭上戴著黑色帽子,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手中拿著刀,有的手中拿著火折子。
這些描述太過於籠統。
而且這些黑衣人昨日行事之時都將蠟燭熄滅,再加上黑衣人殺人放火沒多久,還下了場雨,不少人受到驚嚇,所以所複述的可供信息的線索極為有限。
孟海與馬高義等人又是根據此案仔細商討了一番。
但是什麼也沒有商討出來。
孟海瞧這外麵的天色已經晚了,就提出了先回皇宮。
馬高義和袁絡沉兩人今晚要留在刑部繼續推演這個案子,所以這兩人隻是給孟海打了個招呼,繼續埋頭苦乾。
宋智也要先回一趟巡禦司把今天所調查得到的線索彙總,結合巡禦司的情報繼續分析。
孟海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了皇宮。
他手握通城令,隻是朝著幾個太監麵前晃了一下,守城的衛侍就放孟海進入內城。
朝著乾陽宮的方向走去。
周圍有不少太監都認得孟海,一個個笑臉向著這位侯爺行禮。
孟海幾乎沒有遇到阻礙的,便找到了正在埋頭苦乾的熊孩子。
窮孩子在批閱奏折。
今天他的狀態和往常一樣,一邊批閱著奏折,一邊揉著困得快要閉上的眼睛,身旁放了幾樣零嘴,趁遠處躺著的皇帝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往嘴裡塞上幾塊。
孟海的到來瞬間引起了房間眾人的注意。
孟海原本是想在街上買些水果籃的,但是他想起皇帝這裡不僅不缺那些玩意,而且他從外麵來的東西想要拿入皇宮之內,要經過層層審核,那些東西能否到皇帝嘴邊不僅是個未知數,什麼時候能夠通過審核,又是個未知數。
如果這中間再發現點什麼毒藥或者犯忌諱的東西,他還有擔罪。
所以他還是空著手回來。
他想起了今日皇帝,並沒有上早朝。
他上前來,有些憂心的說道“陛下,今日沒有參加朝會,是身體不爽利?”
孟海在說話的時候也在觀察這皇帝的氣色,他也不是個醫生,所以也沒有辦法從氣色看出人的身體好壞。
今日的皇帝麵色和昨日並沒有太大區彆,想必這病情應該是沒有惡化吧。
趙琦緣是靠在床上看書的,周圍的蠟燭將整個宮殿照的亮如白晝。
趙琦緣看見走來的孟海也隻是微微的笑了笑。
“無礙。”
皇帝順勢把話題引向了彆處。
“調查的怎麼樣?”
孟海知道皇帝所說的調查是什麼。
他苦笑道“目前還並未查出有用的信息……”
孟海一邊說著,以便九江近日調查的內容和過程,包括他的推理講給了皇帝聽。
皇帝貴為皇帝,自然已經有各處的眼線向皇帝彙報了這件事,孟海再複述一遍算是多此一舉。
但是皇帝還是很認真的聽完了孟海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