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題用比喻、反問的修辭手法,各造一個揭批“xx幫”的句子。
第二小題寫出華夏太祖《沁園春雪》中的“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含義。
第三小題將下麵一段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餘夷脫逃者,或為坑水衝淹,或因失路饑斃,無一漏網。各處鄉民來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絕。而英夷亦從此膽寒潛蹤矣。”
王愛國看著這麼簡單的題目,不禁苦笑,曾經的記憶又回來了。
當年考上大學是多麼的光榮和驕傲啊!
首先,有參考資格的人就已經是百裡挑一,而考上大學的又是這批人中的極少數。
現在才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隻是運氣好而已。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
前麵兩道題,自己孫子小學三年級時的水平就能搞定。
第三道題,自己孫子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能全篇背誦《三元裡抗英》了。
王愛國總不能連上小學的孫子都不如。提起筆,刷刷刷,三十分到手!
王愛國寫完第一大題,再看第二大題。
第二道大題是命題作文,七十分!
這張語文試卷滿分一百,作文七十分!就是這麼不可思議!
作文題目有兩個,二選一。
第一個題目心裡的話兒獻給領導人。
第二個題目為四個現代化做貢獻。
王愛國想都沒想便選了第二個題目。
以王愛國重生之前看過幾千本書的底蘊,再加上上了大學後和參加工作時,看過聽過無數關於實現四化的文章。
寫個這種作文不要太簡單。
在保證政治正確的大前提下,王愛國大筆一揮,一氣嗬成。
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絕世大作新鮮出爐!
要不是王愛國一直在提醒自己收著點,都恨不得把互聯網寫進去。
等王愛國收筆。習慣性的抬起左手手腕。還真有一塊老魔都牌手表。
王愛國想起來,這是當年老爸的寶貝,應該是因為高考才借給自己戴的。
有讀者問了,教室沒鐘嗎?
是的。那時候窮的,還真沒有鐘。
王愛國看了下時間,好家夥,才過去一個小時。這還包括剛重生回來時發呆用的十分鐘!
王愛國仔細檢查了一遍。最後才在試卷上寫下名字和編號。那時還不叫準考證號,隻有六位數。
然後舉起了手。
“乾什麼!怎麼又是你!”
還是那位中年男老師。
“報告老師!我交卷!”
“交卷!不會是做不出來交白卷吧!現在已經不是白卷英雄的年代了!”
男老師氣忿的拿起王愛國的試卷看起來。看著,看著,眼睛慢慢亮了起來。
等他抬起頭來,教室裡已經沒有了王愛國的身影。
“後生可畏啊!”
男老師自嘲的笑了笑,走到教室前麵很慎重的將王愛國的試卷放在了講台上。
77年的考試分文理兩類。
文科考試科目政治、語文、數學、史地。
理科考試科目政治、語文、數學、理化,報考外語專業的加試外語。
看仔細了,那個年代政治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再解釋一下,外語考試的語種分彆有很多種,任選一種加試。
考試成績,77年暫不記入總分。沒有學過上述語種的可以免試。
報考外語院校或專業的,還須進行口試;外語筆試成績記入總分。
王愛國當年報的文科,下午考數學。
第二天上午政治下午曆史地理。和語文試卷一樣題量少又簡單,對王愛國一點難度沒有。
所以王愛國順利的完成了所有的考試,便不一一絮說了。
第三天王愛國不用考外語,所以第二天下午考完試就回到招待所拿了行李自行回家。
那時候縣城可沒有什麼酒店賓館的,隻有招待所,還必須有公家開的介紹信才能入住。
回家的路,王愛國還是大致記得的。
再加上家離縣城不是很遠,王愛國一路上除了全力趕路還搭乘了一段牛車(就是牛拉的車),才在天黑之前回到村子。
到了村口,看到自己家的房子。王愛國心裡激動起來,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腳步,最後向大門飛奔而去,“大大!我考完試家來著!”
s文中時間、地點、人物加事件,全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