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地板之後,便是牆壁建造,石磚,粘性建材,就跟尋常的房屋建造差不多,一層一層的往上蓋,區彆就在於,林何不用動手,隻需要對準位置,扣動扳機罷了。
速度很快,他又會飛,也不需要借助梯子,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了工作。
基礎雛形完成,就像是用石頭搭建的罩子,事實也是如此……
穹頂的中心處由一個洞,是他預留的,用於通風。
隨後便是層數搭建,上下三層,各留一處通道口,使用木頭搭建梯子續下。
自上層,建設熔爐。
這類設施造物就沒有搭建地板快了,鎖定的素材一塊塊的飛出,拚接,很細致,兩米直徑的熔爐花了三分鐘。
繼續從穹頂上的洞口開鑿通風管道,向上延伸,四方打通,連接到其它的空間,同時也要確保過濾係統的存在,讓空氣流動產生循環。
不需要什麼器械,生態小行星本身,就存在著自然的循環環境,隻需要不停的打通通道,連到其它的區域,隻要保證順序不出錯誤,最後從入風口進入基地的空氣,就是安全且非常清新的空氣了。
即便打錯了,也可以用塑造槍給它填上。
一番開鑿之後,最後的入風口連到了氣囊草生長密集的空間。
氧氣產生循環,有害氣體得到過濾,三層熔爐點燃,開始合成金屬錠。
生態小行星上,有著很多星球時代的普通素材,金銀銅鐵都有,雖然不科學,但很有用。
有了金屬,便合成金屬管道,確保阻絕滲透。
工作台放置,製造手動氣閥門,建造隔絕室,確保進出時對基地內的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當然,這不過是個開始,作為基地,哪怕隻是過渡的基地,也是不能少了電力的。
好在他有先見之明,若是以合成表格合成發電機,太麻煩了,一時也找不齊材料,就算用他知道的生物發電器藍圖,那也得在生態小行星裡抓到跳雷蟲,用磁石的磁場刺激它發電。
所以,他直接帶來了小型的夏菈粒子發電機,安在了二層,儲電器也是現成的。
順著牆壁,排好線子,燈管也上了,除了那些隨手就能合成的基礎造物外,他將需要的成套物件都帶齊了。
後續規劃,建造牆壁分割眾多小塊區域,安裝氣閥門,放入床椅桌櫃儲存箱,一共三十多個小房間,廚房建造,冰箱,烹飪爐灶安裝,電線接入,飲水機也少不了,水管排接,連接到淡水池,加上淨化器,連上電線,臨時據點勉強算是完成了。
但也隻是能臨時住罷了,而且,據點的存在,可不止是給他住的。
開墾區域,為生態牧場做準備,通道建至行星表麵,安裝氣閥門,搭建起落平台,大型熔煉廠,還有很多很多……
期間也讓共生體聯係它的同胞,但卻沒有回音,它也沒有就此罷手,一直努力著。
林何也沒有讓它離開穿梭機,畢竟下麵的生活環境未必比得上穿梭機裡邊。
…………
林何一直在努力的搞建設,半個月,熔煉廠與起落平台建造完成了,一個月,在噴灑器的工作下,牧場中種植的凝露草已經長得很茂密了,也多了幾十隻圓滾滾,長著濃密的白色毛發,像是個球的生物。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