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兵器怎麼辦?也不收!連兵器都丟了還是兵麼?
對這三個奇葩規定,很多闖軍疑惑不解。這兵驛不就是應該為受傷者、掉隊者準備的麼?讓掉隊者得到休息,讓受傷者得到照顧。強壯的戰兵,需要兵驛乾什麼?
管他呢?先吃飽了再說!
不一會,就有20多個強壯的闖軍走進院子,吃起白米飯,抓起饅頭,每人還有一塊肉,立刻有說有笑起來。
看到部分闖軍在兵驛內大快朵頤,受傷的闖軍不乾了,不一會就在外麵吵吵起來。
“同樣是闖軍,為何讓他們進,不讓額們進?”
“老子這傷是上陣殺韃子時留下的,是有功之人,為啥不讓我們進去吃米飯?”
說到動情處,一個臉上滿是傷疤,大腿被白布纏得嚴嚴實實的闖軍,突然拿起手中的刀,向在一旁負責甄彆的夥計砍去。
對於,外麵鬨事的傷兵,院內的闖軍是暗中同情的。刀槍無眼,誰也不能保證上戰場後,就不受傷。難道受傷之後,李自成就不管我們了麼?
這也太無情了!
因此,看到有傷兵突然砍夥計,他們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小聲嘀咕起來。
“都是闖軍,憑什麼不讓他們進?”
“砍死他!看他還敢不敢不讓兄弟們進來!”
……
“哎呦!”
隨著一聲慘叫,闖軍們發現,帶頭鬨事闖軍的刀,被一個少年奪去,順勢被打翻在地。
這個刀疤臉,大腿滿是紗布的闖軍,頓時腿上血流不止,哭爹喊娘地在地上撒潑。幾名夥計將他按倒在地,扔出兵驛之外。
這少年隻有16、7歲年紀,麵貌英俊,身穿乾淨的藍布箭衣,頭戴白色氈帽,看起來像是一名闖軍的將領。
隻聽少年指著被自己打倒的刀疤臉,朗聲說道“在下王之明,是權將軍李岩手下副將,負責收攏散兵。以後再有在兵驛鬨事的,下場和他一樣!”
聽說有副將在此維持秩序,在場的所有闖軍都閉嘴,變得規矩起來。
排隊打飯、安靜的吃飯,規矩地休息,有幾個甚至主動幫著維持秩序。
一會兵驛就秩序井然起來。
這少年就是前幾日在永平府逃脫的朱慈烺。
按照閆若曦的意思,應該立即南下。到山東或是江南占據一塊地皮,伺機發展。但朱慈烺卻否定了這個建議。
機會?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不就是一個大機遇麼?
至於說南下那是肯定的,但是必須是帶著大軍南下,否則他一個空頭太子,誰鳥呢?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朱慈烺想到收攏降掉隊闖軍這一招!這才有兵驛不收降軍的奇葩規矩。這兵驛招收的是未來的明軍,而不是敗軍的收容站,豈能收攏失去戰鬥力的闖軍?
再者,韃子就在身後追趕,朱慈烺收攏受傷的兵士,行軍速度就會大大遲緩。到時被韃子追上,恐怕所有人都會全軍覆沒。那時,朱慈烺可真成了為李自成“殿後”了,這個鍋他才不背呢!
其實,這群闖軍多是老營兵,從事流寇事業多年,破開封、陷西安時,大多都曾燒殺搶掠,這時受到懲罰並不冤。
想到後世太子案中,朱慈烺南下用的是王之明的名字,他就打出李岩手下副將王之明的名號。
果然瞬間鎮住場麵。
兵驛中的闖軍們吃過飯後,早有夥計打扮的人,用木盆接來熱水,讓所有闖軍都泡了泡腳。
所有人立即都感覺輕鬆了不少。
一個時辰之後,這個兵驛就收容了300多闖軍。
這些闖軍都是戰兵,經過一個時辰的休整之後,立即排列整齊,神采奕奕,臉上恢複了幾分殺氣。
雖然表麵平靜如水,可他心中早就如小鹿亂撞,終於有兵了。有這300兵打底,他堅信,不出1年,他就能帶出數萬精兵!
朱慈烺點齊隊伍,飛身上馬,指揮幾個兵士趕著10多輛驢車,繼續向西進軍。他不禁眺望西方,不得已他隻能讓若曦和小兮兮組織兵驛,不知道她們那邊情況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