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沒聽說過的人,要取得高票房成績太難了吧?
李一博一度認為,這部電影會被罵。
為什麼?
因為塑造人物很正常,塑造這種抗日人物也很正常,之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
可是,電影和電視劇是不一樣的。
電影藝術是高於電視劇的,做不得一點假,而且這種嚴肅的東西,實在是不太好弄。
誇張了,那就淪落到和抗日神劇差不多的地步了,謾罵一片,評價低分都是肯定的。
演的懦弱了,又顯得沒骨氣,這樣更容易被罵。
尤其是,《葉問》本身是一部動作武打片。
武打片的背景放在古代不好嗎?非要放在抗日時期?
放在抗日時期的武打動作片,怎麼想都是類似無敵主角那種東西,一個人打一群鬼子那種。
觀眾已經看吐了。
聽到李一博的話,陸言不樂意了。
“這是什麼話?作為創作者,我負責任的說,《葉問》絕對不會撲街。”
陸言很有氣勢的說了一句,隨即說道“當然,想要超過《唐人街探案》也不太可能了,唐探這部電影上映期間出了太多偶然的事情,包括我和柯雅的事情,還有各種炒作,《葉問》肯定碰不到這個情況。”
李一博和曹慶安都是點了點頭。
這個倒是正常,類似唐探這種口碑和票房齊飛的電影,實在是難碰。
其中的確是有著太多的偶然機會了。
如果陸言沒有救下柯雅。
如果柯雅沒有和陸言一起宣傳。
如果宣傳期間柯雅沒有和陸言拉著手進電影院。
如果沒有蘋果周刊搞出來的緋聞事件。
如果沒有陸言回擊的那一首《四麵楚歌》。
那麼,這個熱度將會大大減少,票房也不可能高達十億了。
固然《唐人街探案》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達到這個地步,的確很難很難。
在這個電影生存環境下取得如此成績,堪稱是裡程碑式的意義。
因為它是國內第一部破了十億票房的電影作品。
可能幾年後沒有幾個觀眾記得《唐人街探案》了,但是業內人會永遠記得。
這是一個裡程碑,無法抹去的那種。
不隻是強在實力上,而是貢獻上。
就像是前時空的樂壇周傑倫。
說他才華第一,這一點肯定有所爭議。
但說他是二十一世紀以來,華語樂壇最成功的歌手,除了一些nt和選擇性眼瞎的白癡之外,肯定沒什麼爭議。
這其中不隻是他貢獻了無數經典的作品,更在於他作為一個時代的領頭人,把當時逐漸走向下坡的華語樂壇,帶到了一個新的巔峰,一個到現在為止都沒被超越的巔峰。
雖然前時空的華語樂壇,在周傑倫那一代的巔峰之後再度疲軟,但總是百花齊放的,二十一世紀後出道的歌手,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歌手都被他的音樂所影響。
這就是他無可匹敵的原因。
而現在的《唐人街探案》顯然就是這樣的地位。
是一部裡程碑地位的意義,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地位。
這一點,無人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