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漢!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五月,夏。
齊王劉裡再次起兵五萬,取烏桓蹋頓。
蹋頓經一年時間的修養,恢複了少許生機,領兵屯與淩源處,試圖阻止劉裡大軍前校
劉裡命張遼為先鋒,統一萬人馬先行,在白狼山一代與蹋頓軍相遇。
兩軍交戰,張遼領兵突殺,擊退蹋頓。
劉裡領兵趕至,蹋頓不敵,逃回柳城。
接連而敗,讓他徹底失去了信心,不等劉裡追到,便棄柳城朝遼東投公孫度去了。
劉裡沒有著急追趕蹋頓,而是儘收周邊之地,將數萬烏桓降兵收編與麾下。
之所以不追擊蹋頓,那是因為在他的印象中,遼東太守並不是公孫度,而如今公孫度尚存,足以明此人將要辭世,犯不著此時冒進。
一旦公孫度一死,那麼蹋頓便成了遼東的新兵,原本能鐵板一塊的局麵必定會發生翻覆地的變化。
雙方勢力一旦爭權,那麼自己的機會就來了。
但讓劉裡沒想到的是,公孫度根本沒有接納蹋頓的意思,反而假意騙蹋頓入城,將其砍殺。
就連跟隨蹋頓而去的兵馬也是殺的殺,逃的逃,一個都沒有留下。
這樣的一個結果反倒是便宜了劉裡,烏桓人不敢去遼東,有的人既然主動投靠了劉裡。
得此結果,劉曄立馬進言道“公孫度居遼東已久,野心奇大故恃遠不服,今主公位居幽州之主,其卻未必歸順,不如使其送蹋頓人頭與前,再以子嗣為質,迫其反之,方可順義而校”
是的,劉曄早就跟劉裡商量過了,知道跟公孫度肯定要打的,要不然突然背後捅刀子,那肯定受不了。
不過對方畢竟一直對抗外族,沒有其他的舉動,若主動攻打,名義上站不住腳,如果這樣做的話,必定會激怒公孫度,使其主動交戰,那麼自己一方就站在晾德的製高點上,對軍心有著極大的幫助。
“不過”劉曄稍作停頓,隨之繼續道“公孫度居遼東已久,根深蒂固,其勢頗大,非一戰之敵也,久則恐幽州生變。”
劉裡卻笑而不語,沒有跟劉曄皆是自己是知道公孫度快要了。
雖然不清楚具體的時間,但絕對是在這兩年之內。
如果不趁著公孫度離世這個亂得勁打下遼東,一旦讓公孫康繼位掌控了勢力,那遊戲難度就不一樣了。
哪怕沒有掌權,隻要自己大兵壓緊,對方也會凝聚起來,反而自己成為了幫助對方的導火索,得不償失。
劉裡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畢竟人生病也不是沒就沒不是,不定剛打過去公孫度就掛了呢?
采納了劉曄的進言,書信一封傳至公孫度手鄭
公孫度果然勃然大怒,立即斬其使聚集兵與義縣。
劉裡見公孫度中計,隨之點齊兵馬,使陳到為先鋒,趙雲輔之,兵進義縣。
不過此番卻並沒有那麼順利,哪怕有陳到的飛狼騎在,也沒能討到便宜。
這讓劉裡不由感歎公孫度的強大,曆史中埋沒了多少這樣的人才。
要知道公孫度這個人劉裡在前世都沒有聽過,但來到之後,他的信息便已經掌握。
起初隻不過是玄菟郡的一個吏,經過徐榮的舉薦才做了遼東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