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漢!
焦灼的戰鬥一直持續著,公孫康終於出現了糧食危機。
在此況之下,他隻能不及損失的強行攻打,硬是在損失了大量人馬的況下破開了一個口子,得以從孫觀那裡得到了糧草的補給。
因為有漚肥之舉,曹的糧草比劉裡的還要多,送給公孫康一些根本無傷大雅。
而徐庶也已經服了馬騰和韓遂,兩人暫且止戈,分彆攻打並州和司州。
畢竟劉裡頂著漢室宗親的頭銜,還有能力。
曹雖然勢力龐大,但現在四麵楚歌,雖然現在跟孫權合作著,但那也是因為孫權要報父仇,要不然早就趁機搶地盤了。
強大的勢力常有,就像董卓、袁紹,之前不都是底下最大的勢力了嘛,最後還不是一個個被滅了。
馬騰或許是真心想要興複漢室,但韓遂可沒那個心思。
徐庶也不傻,自然避重就輕,提出分地盤的話來吸引對方。
這家夥有野心,有實力,就是缺少一個機會。
雖然他跟馬騰有矛盾,但不會跟地盤過不去。
兩方勢力出馬,讓遠在荊州的曹徹底坐不住了。
原本解決劉表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卻沒想到一波三折,先是劉裡自立,又是遼東危難,現在又來了一個涼州並起,這難能受得了啊!
劉表也不打了,留下曹仁南陽,領大軍立即回援。
這還不算完,還立即下令張合、高覽立即回防並州。
這一下子中原徹底鬨了起來,比剛開始分裂那會還要鬨。
益州劉璋、劉備跟張魯打著,荊州劉表跟孫權打著,涼州馬騰、韓遂打著曹,幽州劉裡打著公孫康,還幫著馬騰、韓遂打曹。
整個版圖中所有的勢力都展開了大戰,沒有一處處於修養期的。
其中受益最多的便是劉備,劉璋出著糧,供劉備打張魯。
最關鍵的還是隻要能打下張魯,他就有了安立命的資本,從此在漢中紮根,從此安心發展。
全麵戰爭爆發之後,一連打了三年,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劉備反攻劉璋,取蜀地,有了安立命的本錢。
而劉表則被打的喘不過氣來,正巧趕上體不適,一命嗚呼。
其子劉琦、劉琮爭權,分投曹與劉備麾下。
因為曹受到北方的牽製,被孫權、劉備趁機吞噬大半荊州。
而西涼馬騰、韓遂則是互相忌憚,最終被曹各個擊破,打回了涼州。
劉裡這邊因為馬騰與韓遂的牽製,利用水軍阻斷了孫觀在海上的糧道,迫使孫觀退兵。
在孫觀退兵之後,遊擊隊也隨之撤回,投入遼東戰場。
因為沒有了援軍和糧食,公孫康大營發生了兵變,劉裡趁機攻取各處,平定了遼東。
公孫康、柳毅、謝玉文等人相繼被綁送與劉裡麵前,劉裡感受頗深。
這些年來,他一直順風順水,直到在這的遼東遇到了阻礙。
尤其是當初謝玉文那次詐降,險些毀了他。
除了這三個人以外,遼東還有不少優秀的人才。
正因為有了這些人,這一戰才打的這麼艱難。
而這些人忠於公孫度,如今公孫度已亡,雖然公孫康並不能讓眾人臣服,但怎麼也是公孫度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