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因為手上沒有證據,所以他反倒是挨了一頓板子。
最要命的是,鋪子的主人要他們賠錢。
畢竟,這間鋪子上在黎永福夫婦的手上燒掉的,所以他要求賠償也算是合情合理。
而對於黎永福夫婦來說,儘管他們在逃出來的時候帶出了幾十兩碎銀,可是這些銀子對於這間鋪子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走投無路之下,黎永福隻能跟之前一樣,走街串巷的賣煙葉,他答應鋪子的主人,會定期還銀子。
而對於鋪子的主人來說,他也知道若是把黎永福逼死,那就真的一兩銀子都拿不到了,於是便答應了下來。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他們會慢慢償還銀子,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才過了不到一個月,順天府竟然又重審了這件案子。
而且,這件案子很快就審完了,衙門判另外幾間煙葉鋪的主人賠償銀子,而且還逼著其中一個東家交出了一間鋪子給黎永福夫婦,說是賠償他們的損失。
黎永福夫婦自然是喜出望外。
如此一來,他們不光不用還銀子,而且還擁有了自己的鋪子。
要知道,這間鋪子的位置要比之前那間好多了,在京城,這樣的鋪子自然是價值不菲。
可是,他們的心裡也十分忐忑。
因為他們總共的損失不過幾百兩,可如今,衙門卻讓那些人賠了自己一件價值過萬兩的鋪子,多少還是讓他們有些不安。
隨後,他們又找到的那位順天府尹,因為後來他們猜測,會不會是那些人沒有按照那位府尹大人的要求好處,所以才被判得這麼重。
於是他們帶著那間鋪子的地契找上了府尹大人,表示願意將這間鋪子獻上。
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那位府尹大人並沒有收下,隻是表示這是他們應得的。
見到那位府尹大人的確沒有要收下的意思,兩人便離開了衙門。
不過,在離開衙門之前,他們又偷偷找了一位衙門裡的官差,塞了些碎銀子,想要打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可是,那位官差跟黎永福夫婦一樣,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而事實上,在這之前,那些放火的商販也曾給他送過銀子,請他代為疏通。
如今才過去短短一個月,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無奈之下,兩人隻能回了鋪子。
起初,他們根本不敢做買賣。
一是擔心衙門會再將這間鋪子要回去,二是擔心之前的那些商販會在暗中報複。
可是,光守著這個鋪子不做買賣的話,那他們的銀子早晚會用完。
等了一個月左右,他們發現好像沒人來找他們的麻煩,衙門甚至還派官差前來,說是看看有沒有人來搗亂。
於是兩人合計之後,決定將這間鋪子賣了,用這些銀子做其他的買賣。
其實按照夫人的想法,是想要離開京城,回到河北。
在她看來,京城魚龍混雜,他們這樣的百姓無權無勢,說不定日後又會遇到這樣的事,到時候衙門就未必會幫他們了。
可是,黎永福卻認為,京城就是最能賺錢的地方,因此他不願意回河北。
兩人在爭執了一番之後,各自退了一步,決定在城外建個磚窯,因為黎家祖上就是做磚瓦買賣的,可是到了黎永福爺爺那一輩的時候,因為家中入不敷出,便將磚窯賣了。
黎永福從小就聽爺爺講燒磚的故事,所以這對他來說,也算是還了爺爺的心願。
從買地到燒磚,一切都十分順利。
儘管燒磚比賣煙葉要辛苦許多,但卻十分充實。
黎永福不想夫人吃苦,用餘錢在外城買了一間小宅,而他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磚窯。
幾年之後,夫人終於懷孕了。
雖說在生黎雨竹的時候,夫人難產,但好在最終母女平安。
也不知道是因為難產,還是因為生了一個女兒,黎永福對此很是不滿。
兩人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增多。
終於在一次兩人大吵一架後,黎永福決定離開京城,夫人對此也沒有異議。
將這裡的磚窯和小宅都賣了之後,他們便離開了京城。
這便是他們在京城的經過。
而王媽媽之所以知道這麼多,是因為在那次內亂之前,她便在京城的青樓當掌櫃。
在那些喜歡來青樓的公子之中,有不少都喜歡抽煙,所以他們大多都知道黎永福的經曆。
不過,就算是王媽媽,也不知道當年那位順天府的府尹大人為何會該判。
以為據她所知,那幾個放火的商販,他們每年也都會上下打點,反觀黎永福,在那之前,他們除了會給一些官差送些煙葉之外,並沒有給其他官員打點過。
而在問到那位府尹大人的時候,王媽媽卻是告訴陳安晏,在那次內亂的時候,那位府尹大人已經被殺了。
如此一來,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恐怕很難再繼續查了。
眼看著要出城了,楊雄的人卻是找到了陳安晏,說皇上有要事跟他商議。
跟著此人一路到了李彧的禦書房,進去之後陳安晏卻是有些意外。
因為這裡除了李彧之外,還有一個人,樞密院的樞密使杜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