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終於踏上了回京師的路途了,眾臣們剛鬆了口氣,心還沒完全回到肚子。這時還隻走出了四十裡地,王振就突然喊停,然後直接改道宣府。一種說法是,王振擔心大部隊二十多萬人去他家鄉,會把田裡的莊稼踩壞了,影響收成;另一種說法是,部隊的輜重被敵軍劫走,補給被掐斷,所以王振才想著換條路走。總之,他們又改道了。而且不是繞開蔚州,直接進入紫荊關,而是改道走宣府,從居庸關回去。
天幕輿圖上,用紅藍不同的箭頭線,標出了兩條路線。可以清楚地看到,西邊這條線路,更為直接南下,穿過紫荊關,直達關內;東邊那條路線,則是他們來大同時的走法,橫平許多,在關外的路途比西邊路線要長得多,離居庸關距離可不小。
劉徹忍不住指指點點是個人都知曉,應當選西邊這條線吧
李世民眯著眼睛看著輿圖,兩眼放光若是以小股兵力為誘餌,主力軍為網,將瓦剌軍引入彀中,然後圍殲撲殺,隻需得一二回,便能將這瓦剌人殺個一乾二淨了
趙匡胤的眼睛,貪婪在輿圖上來回逡巡這便是燕雲十六州所在總有一日,朕要將它納入我大宋之版圖
玄燁盯著輿圖,也麵露不屑一關一咽喉,先祖們便是從山海關南下,才入主了中原,守護國土,乃天子天責,如此狼狽逃竄,實在有失君主威儀。
而從一路拚殺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在輿圖的演示時,心中已經想到了多種克敵製勝之法。可是沒想到,他這愚孫的做法,是他用腳指頭都想不到的爛招,竟然直接改換路線了
朱元璋真是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這他娘的是什麼豬腦子換個豬上去坐皇位,都不可能比朱祁鎮更差了
而群臣們,對王振的做法,已然十分激憤
“王振你這閹狗”
“陛下不誅此賊,大明危矣”
“出征之時,必拿你這閹狗的頭顱祭旗”
“王閹人屢屢將陛下和眾將臣往歪路上引,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為瓦剌內奸”
“就是陛下請下旨徹查此閹人”
此時曹吉祥正在皇帝身側,覺得這是露臉好時機,而且,若是此次他回護了王振,也能賣王振一個好,於是他當即挺身而出,對大臣們回擊道
“各位大人,禦前請慎言”
“不王公公絕不可能是奸細王公公一心為陛下著想分憂”
“王公公乃最得陛下歡心之人,爾等是何居心莫不是想公報私仇”
曹吉祥一人舌戰群儒,朱元璋麵前頓時像唱起了大戲一般,好不熱鬨。
朱元璋不見王振的身影,曹吉祥卻在此時為王振出頭,心裡計較著看來這閹宦之間,也是勾連甚密,王振一人把持後宮前朝,勢力比自己想的還要樹大根深
正當雙方吵得熱鬨,幾乎要上手了時,恰在此時,王振回來了,準備悄悄回到皇帝身後,裝作從未離開。
但他一露麵,就被憤怒的群臣們給盯上了,行跡想藏都藏不住。
群臣們相較之前更加激動,罵他也罵得更起勁了:
“王振你這閹狗平日裡善弄權柄,以權謀私也就罷了,到了戰時,竟然依舊隻顧自己,絲毫不考慮這江山社稷和陛下安危,你該死”
“王振,大明江山就要毀在你的手裡了你若識相,最好自請離去”
“王閹狗去死”這是往日裡被王振打壓過,又不敢回擊的人,趁亂喊出了心聲了。
想必是王振平日裡欺壓的人太多,這話竟然引起了一片附和。
王振不愧是多麵人,此時在皇帝麵前,他也並不強懟回去,反而做出十分謙卑恭敬的神態來,一副恨不得萬死贖罪的模樣“天幕所言之事,令臣恨不得能自戕於此若臣的命,能換來大明江山太平永固,臣萬死也甘願可天幕所言,皆是未發生之事,若臣就地了斷,是萬事休矣,可陛下的名聲,大人們的名節,該如何辦”
這話,還真是讓除了朱元璋外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是啊,因為一個不知道從何處來的天幕,說一些未發生的事,就要在皇帝麵前,逼死他最信任最倚重的內臣,這是什麼性質的事不相當於宮變嗎
王振一死,就真的能一了百了嗎
而且依天幕所言,雖然與眾臣發話的,一直是王振,那些荒誕無理之言,皆是出自王振之口。誰都知道,王振不過也是揣摩著皇帝的意思,替皇帝說出了心裡的意思而已。
因此,殺了一個王振,也解不了危局,這危局之眼,還在皇帝身上
許多人想通於此,頓時臉色齊齊一變,看向皇帝的臉色和眼神,變得惶恐了起來。
朱元璋坐在上首看著,也不得不為王振這能說會道的嘴,給叫聲好。讀過書的太監,果然與眾不同,不僅是口舌伶俐,也會看局勢看人心得很。
這樣一番靈巧的心思,若是放在彆處,也能有一番作為,偏生用在了鑽營和奪權之上,屬實是該死。
隻是,他說的話頗有些道理,這也是朱元璋雖然怒氣蔥蘢,卻依舊隱忍未發的原因。
不能讓這太監死得不明不白,引得朝廷內外猜測,甚至野史也要留名一回,更不能讓他死得轟轟烈烈,史家添幾筆,他就是替皇帝死的了。而是要讓他死得順理成章,要死得其所。
朱元璋適時出來調解道“諸卿莫急,天幕所言,重點不在王公公,而在於大明為何會慘敗於瓦剌,此次慘敗,如何腰斬了大明國運,使得大明難創漢唐盛世,錯失鼎盛世代。”
大臣們在心裡嘀咕天幕已經表明了,不就是您在瞎指揮嗎
隻是,大臣們是死也要忍住的,這些話得爛在心裡。
皇帝這樣說,王振大大地鬆了口氣,自己的命,算是保住了,全靠自己話說在了點子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