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終於有人來存錢_民國修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國修真 > 第72章 終於有人來存錢

第72章 終於有人來存錢(1 / 2)

民國修真!

一行人剛來到一樓,隻見會客廳裡,站著五個人。

見朱家一行人出現,

其中一位肥頭大耳的家夥,將一隻黑皮箱子就放到了黃花梨的圓桌上,大聲說“和記錢莊,準備存現鈔三十萬!”

說罷,打開皮箱子露出裡麵一疊疊嶄新的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

“爸,和記錢莊是那一家,是你拉來的存款嗎?”

朱茂輝問道。

這裡麵隻有他父親是開典當行的,如果說還能有人能在這種時候拉來錢莊的款子,恐怕也隻能是他老爸了。

“和記錢莊的老板是周德寶,”朱孝文含含糊糊的說“我跟他關係還不錯,拉款子一事,我確實跟他提過一下,沒想到他今天特意派人過來存三十萬。”

朱茂輝得意洋洋的瞥了一眼朱玥蓉說“看見沒有,關鍵的時候,還得靠我老爸的人脈關係。”

管家李福真要過去接,沒想到和記錢莊的來人,摁住箱子說“等一下。”

一雙眼睛就在朱家人裡麵瞟,劉襄理見狀忙迎上去,麵臉堆笑“這位先生貴姓?我是國貿的劉襄理,你還有什麼彆的要求嗎?放心,利息好說。”

心裡已經打定主意,好不容易來一個存款的,無論他提什麼條件,說什麼今天也必須的將他留下來。

“不用,鄙人姓張,”掌櫃模樣的人問“哪位是朱玥蓉朱小姐?”

朱玥蓉遲疑的點了點頭“是我,請問你是…………?”

“你就是朱小姐?太好了,我們東家交代錢必須親自交到你手中。”

見朱玥蓉一臉的疑竇,掌櫃的也反應過來,連忙解釋“朱小姐,請你放心,我們東家沒有彆的意思。主要是他對於自己前段時間,從貴行提現一事非常後悔,囑咐我一定要當麵向你賠禮道歉。”

接下來存款的辦理的非常順利,這和記錢莊的張掌櫃堅決不肯接受高息,還一再表示是東家的意思。

瞧著辦好存款,千恩萬謝離開的張掌櫃,好像這個時候到國貿存錢不是對朱家雪中送炭,而是朱家在對他們雪中送炭一樣。

“這就奇怪了,”二伯母說道“這和記錢莊的周老板抽的哪門子瘋?跑來存錢還指明要交到玥蓉手中。”

“爸,這周老板多大年紀了?成親了嗎?”二少爺朱茂輝不知是想到了什麼問道。

“周老板三十多歲了,怎麼可能沒成親了?再說他就家少爺還在讀小學,”朱孝文訓斥道“彆胡說八道。”

“怎麼可能是胡說八道呢?”朱茂輝辯解道“這姓周的跟我們朱家並無來往,前段時間提現,今天忽然跑來點名要存三十萬,如果說他沒有什麼企圖你們信嗎?”

劉襄理才懶得管是對方有什麼企圖,隻要有人來存款就好,他們馬上安排將三十萬現金送到營業大廳,有了這三十萬,今天對付過去完全沒有問題了。

管家李福更是趕緊到門口去候著,萬一還有人過來送錢,可千萬彆漏掉了!

雖然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和記錢莊的三十萬確實暫時解了國貿銀行的燃眉之急,但是僅僅三十萬存款是遠遠不夠。

“我還是覺得周老板目的不純。”

朱茂輝還沒有想通剛才的事情。

這下就連他老子也看不過去了訓斥道“管他什麼原因,難道有人來存錢不要?”

“這可不一定,”見丈夫指責兒子,二伯母不樂意了

“有些錢拿著是燙手的,萬一姓周的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比如要玥蓉給他做小,難道你們也同意?這種事情傳揚出去,朱家的臉就臊光了。”

“二伯母你說的什麼?”

三小姐朱玉珍實在是聽不下去了,這二伯父一家不但吝嗇還刻薄自以為是,非常討厭家裡沒人見得他們一家。

正在這時,忽然聽到大門口傳來李福激動的聲音

“永盛典當行,劉仲發劉老板到!”

“永盛典當行?”

二伯父朱孝文騰的一下站起來。

“怎麼了?”二伯母詫異的看著自己丈夫。

“永盛典當行啊,”朱孝文激動的說

“你不懂得,這麼給你說吧,永盛典當行就是典當行的龍頭老大。”

“典當行業公會會長,他們老板劉仲發在典當行那可是一言九鼎資本之雄厚,實力之強,其他典當行是望塵莫及。如果他們肯出手相助,國貿就有救了。我當初為了大哥的事情確實也登門拜訪過,沒想到劉會長真的前來,真是太意外了。”

朱孝文激動的走來走去。

朱茂輝麵帶得瑟“那是老爸你麵子大,人情麵寬。”

二伯母也神氣活現的說“我們當家的當初說要去拉存款,還有人不相信,認為我們是在敷衍,現在怎麼樣,永盛典當行的劉老板不是來了嗎?”

“也不能這麼講,”二伯父極力想顯得謙遜樣子,嗬嗬笑著說

“麵子是有一些,不過關鍵還是平時會處事,這方麵我已經說過大哥很多次了。彆以為踏踏實實做生意就行了,在上海這塊地方,情麵、場麵、人麵一樣也不能少,要不然出了事,沒有朋友幫襯很難搞的。”

三小姐朱玉珍冷哼一聲,懶得看他們一家表演。

很快一名四十多歲穿了一件馬褂一團和氣非常富態的中年男人,在兩個保鏢的護衛下走了進來。


最新小说: 那個不婚女怎麼找個好男人嫁了? 金陵有妖氣 規則怪談:不存在的都市傳說 山海疑雲 我在名柯當警部 塔防狂潮,我有無限裝備欄! 我在二戰當文豪 娘娘獨占帝心 酥心蜜意(美食) 鄉村醫生